第1篇 生物分子的結構和化學
第1章 生物分子導論
一、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
(一) 生命元素
(二) 生物分子
二、物分子的三維結構
(一) 生物分子的大小
(二) 立體異構與構型
(三) 生物分子間相互作用的立體專一性
(四) 構象與三維結構
(五) 三維結構的分子模型
三、生物結構中的非共價力
(一) 靜電相互作用
(二) 氫鍵
(三) 範德華力
(四) 疏水相互作用熵效應
四、水和生命
(一) 水的結構和性質
(二) 水是生命的介質
五、細胞的分子組織層次
六、生物分子的起源與進化
(一) 化學進化的理論
(二) 實驗室中化學進化的演示
(三) 原始生物分子
第2章 蛋白質的構件——氨基酸
一、蛋白質的化學組成和分類
二、蛋白質的水解
三、a-氨基酸的一般結構
四、氨基酸的分類
(一) 常見的蛋白質氨基酸
(二) 不常見的蛋白質氨基酸
(三) 非蛋白質氨基酸
五、氨基酸的酸堿性質
(一) 氨基酸的解離
(二) 氨基酸的等電點
六、氨基酸的化學反應
(一) a-羧基反應
(二) a-氨基反應
(三) 茚三酮反應
(四) 側鏈官能團的特異反應
七、氨基酸的鏇光性和光譜性質
(一) 氨基酸的鏇光性和立體化學
(二) 氨基酸的光譜性質
八、氨基酸混閤物的分離和分析
(一) 分配層析
(二) 離子交換層析
第3章 蛋白質的通性、純化和錶徵
一、蛋白質的酸堿性質
二、蛋白質的膠體性質與蛋白質的沉澱
(一) 蛋白質膠體性質
(二) 蛋白質沉澱
三、蛋白質分離純化的一般原則
四、蛋白質的分離純化方法
(一) 透析和超過濾
(二) 凝膠過濾
(三) 鹽溶和鹽析
(四) 有機溶劑分級分離法
(五) 凝膠電泳和等電聚焦
(六) 離子交換層析
(七) 親和層析
(八) 高效液相層析
五、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
(一) 凝膠過濾法測定相對分子質量
(二) 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測定相對分子質量
(三) 沉降速度法測定相對分子質量
六、蛋白質的含量測定與純度鑒定
(一) 蛋白質含量測定
(二) 蛋白質純度鑒定
第4章 蛋白質的共價結構
一、蛋白質的分子大小
二、蛋白質結構的組織層次
三、肽
(一) 肽和肽鍵的結構
(二) 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三) 天然存在的活性肽
四、蛋白質測序的策略
五、蛋白質測序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 末端分析
(二) 二硫鍵的斷裂
(三) 氨基酸組成的分析
(四) 多肽鏈的部分裂解
(五) 肽段氨基酸序列的測定
(六) 肽段在原多肽鏈中的次序的確定(氨基酸全序列的重建)
(七) 二硫鍵位置的確定
六、根據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推定多肽的氨基酸序列
七、蛋白質一級結構的舉例
八、蛋白質序列數據庫
九、肽與蛋白質的化學閤成:固相肽的閤成
第5章 蛋白質的三維結構
一、研究蛋白質構象的方法
二、穩定蛋白質三維結構的力
三、多肽主鏈摺疊的空間限製
(一) 肽平麵與a-碳的二麵角(φ和ψ)
(二) 可允許的妒和砂值:拉氏圖
四、二級結構:多肽主鏈的局部規則構象
(一) a螺鏇
(二) 盧片或盧摺疊
(三) 口轉角
五、縴維狀蛋白質
(一) a-角蛋白
(二) 磷脂的生物閤成
六、類二十烷酸的生物閤成
七、膽固醇的代謝
(一) 膽固醇代謝的特點
(二) 膽固醇的生物閤成
八、脂蛋白的代謝
第6章 蛋白質的功能與進化
一、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
二、血紅蛋白的結構
(一) 血紅素
(二) 珠蛋白的三級結構
(三) 與O2結閤的機製
(四) 血紅蛋白的四級結構
三、血紅蛋白的功能:轉運氧
(一) 肌紅蛋白是氧的貯庫
(二) 血紅蛋白氧閤的協同性和彆構效應
(三) 血紅蛋白的兩種構象狀態:R態和T態
(四) 血紅蛋白協同性氧結閤的定量分析
(五) BPG調節Hb對O2的親和力
(六) H+和CO2調節Hb對O2的親和力:Bohr效應
四、血紅蛋白分子病
(一) 鐮狀細胞貧血病
(二) a-和β-地中海貧血
五、免疫球蛋白
(一) 免疫係統
(二) 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和類彆
(三) 基於抗體一抗原相互作用的生化分析方法
六、氨基酸序列與生物學功能
(一) 同源蛋白質的物種差異與生物進化
(二) 同源蛋白質具有共同的進化起源
第7章 糖類和糖生物學
一、引言
(一) 糖類的生物學作用
(二) 糖類的化學本質
(三) 糖類的命名和分類
二、單糖的結構和性質
(一) 單糖的鏈狀結構
(二) 單糖的環狀結構
(三) 單糖的構象
(四) 單糖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三、重要的單糖和單糖衍生物
(一) 單糖
(二) 糖醇
(三) 糖酸
(四) 脫氧糖
(五) 氨基糖
四、寡糖
(一) 寡糖的結構
(二) 常見的二糖
(三) 其他簡單寡糖
(四) 環糊精
五、多糖
(一) 貯存同多糖
(二) 結構同多糖
(三) 結構雜多糖
六、糖綴閤物
(一) 糖蛋白
(二) 寡糖鏈的生物學功能
(三) 蛋白聚糖
(四) 脂多糖
七、寡糖結構的分析
(一) 寡糖結構分析的策略
(二) 用於寡糖結構分析的一些方法
第8章 脂質與生物膜
一、三酰甘油和蠟
(一) 脂肪酸
(二) 酰基甘油
(三) 蠟
二、磷脂和鞘脂
(一) 甘油磷脂的結構
(二) 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質
(三) 幾種常見的甘油磷脂
(四) 醚甘油磷脂
(五) 鞘脂
三、萜和類固醇
(一) 萜
(二) 類固醇
(三) 膽固醇和其他固醇
(四) 固醇衍生物
四、血漿脂蛋白
(一) 血漿脂蛋白的分類
(二) 血漿脂蛋白的結構與功能
五、膜的分子組成和超分子結構
(一) 生物膜的分子組成
(二) 脂雙層的自裝配
(三) 膜組分的不對稱分布
(四) 生物膜的流動性
(五)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六、脂質的提取與分析
(一) 脂質的有機溶劑提取
(二) 脂質的吸附層析分離
(三) 混閤脂肪酸的氣液色譜分析
(四) 脂質結構的測定
第9章 酶引論
一、酶研究的簡史
二、酶是生物催化劑
(一) 反應速率理論與活化能
(二) 酶通過降低活化自由能提高反應速率
(三) 酶還是偶聯反應的介體
(四) 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的特點
三、酶的化學本質
(一) 酶的化學組成
(二) 酶的四級締閤
四、酶的命名和分類
(一) 酶的命名
(二) 酶的分類和編號
五、酶的專一性
(一) 酶對底物的專一性
(二) 關於酶專一性的假說
六、酶活力的測定
(一) 酶活力、活力單位和比活力
(二) 反應速率、初速率和酶活力測定
七、非蛋白質生物催化劑——核酶
(一) 核酶的發現
(二) L19RNA是核酶
(三) RNaseP的RNA組分是核酶
(四) 錘頭核酶
八、酶分子工程
(一) 固定化酶
(二) 化學修飾酶
(三) 抗體酶——人工模擬酶
(四) 酶的蛋白質工程
第10章 酶動力學
一、有關的化學動力學概念
(一) 基元反應和化學計量方程
(二) 化學反應的速率方程一
(三) 反應分子數和反應級數
(四) 一級、二級和零級反應的特徵
二、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
(一) 酶促反應動力學的基本公式-米-曼氏方程
(二) 米一曼氏方程所確定的圖形是一直角雙麯綫
(三) 米一曼氏動力學參數的意義
(四) 米一曼氏方程的綫性化作圖求Km和Vmax值
三、多底物的酶促反應
四、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其他因素
(一) 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二) 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三) 激活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五、酶的抑製作用
(一) 抑製作用的概念
(二) 抑製作用的類型
(三) 可逆抑製的動力學
(四) 酶抑製劑應用舉例
第11章 酶作用機製和酶活性調節
一、酶的活性部位及其確定方法
二、酶促反應機製
(一) 基元催化的分子機製
(二) 酶具有高催化能力的原因
三、酶促反應機製的舉例
(一) 絲氨酸蛋白酶
(二) 烯醇化酶
四、酶活性的彆構調節
(一) 酶的彆構效應和彆構酶
(二) 彆構酶的動力學特點
(三) 協同性配體結閤的模型
(四) 彆構酶的舉例
五、酶活性的共價調節
(一) 酶的可逆共價修飾
(二) 酶原激活——不可逆共價調節
六、同工酶
第12章 維生素與輔酶
一、引言
(一) 維生素的概念
(二) 維生素的發現
(三) 維生素-輔酶的關係
二、水溶性維生素
(一) 維生素B1(硫胺素) 和輔酶硫胺素焦磷酸(TPP)
(二) 維生素B2(核黃素) 和黃素輔酶(FMN和FAD)
(三) 維生素PP(煙酸和煙酰胺) 和煙酰胺輔酶(NAD和NADP)
(四) 泛酸和輔酶A
(五) 維生素B6和輔酶磷酸吡哆醛
(六) 生物素和輔酶生物胞素
(七) 葉酸和輔酶F(四氫葉酸)
(八) 維生素B12(氰鈷氨素) 和輔酶5'-脫氧腺苷鈷胺素
(九) 硫辛酸
(十) 維生素C(抗壞血酸)
三、脂溶性維生素
(一) 維生素A(視黃醇)
(二) 維生素D(鈣化醇)
(三) 維生素E(生育酚)
(四) 維生素K(萘醌)
第13章 核酸通論
一、核酸的發現和研究簡史
(一) 核酸的發現
(二) 核酸的早期研究
(三) DNA雙螺鏇結構模型的建立
(四) 生物技術的興起
(五) 人類基因組計劃開闢瞭生命科學新紀元
二、核酸的種類和分布
(一) 脫氧核糖核酸(DNA)
(二) 核糖核酸(RNA)
三、核酸的生物功能
(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二) RNA參與蛋白質的生物閤成
(三) RNA功能的多樣性
第14章 核酸的結構
一、核苷酸
(一) 堿基
(二) 核苷
(三) 核苷酸
二、核酸的共價結構
(一) 核酸中核苷酸的連接方式
(二) DNA的一級結構
(三) RNA的一級結構
三、DNA的高級結構
(一) DNA的雙螺鏇結構
(二) DNA的三股螺鏇和四股螺鏇
(三) DNA的超螺鏇
(四) DNA與蛋白質復閤物的結構
四、RNA的高級結構
(一) tRNA的高級結構
(二) rRNA的高級結構
(三) 其他RNA的高級結構
第2篇 新陳代謝
第15章 核酸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研究方法
一、核酸的水解
(一) 酸水解
(二) 堿水解
(三) 酶水解
二、核酸的酸堿性質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
四、核酸的變性、復性及雜交
(一) 變性
(二) 復性
(三) 核酸分子雜交
五、核酸的分離和純化
(一) 核酸的超速離心
(二) 核酸的凝膠電泳
(三) 核酸的柱層析
(四) DNA的提取和純化
(五) RNA的提取和純化
六、核酸序列的測定
(一) DNA的酶法測序
(二) DNA的化學法測序
(三) RNA的測序
(四) DNA序列分析的自動化
七、核酸的化學閤成
八、DNA微陣技術
(一) DNA芯片的類型
(二) DNA芯片的製作
(三) 核酸雜交的檢測
(四) DNA芯片的應用
第16章 激素
一、引言
(一) 激素的定義
(二) 激素的分類
(三) 人和脊椎動物的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四) 激素和其他化學信號的區彆
(五) 激素分泌的等級控製和反饋調節
二、激素作用的機製
(一) 類固醇激素和甲狀腺激素的作用機製
(二) 肽激素和腎上腺兒茶酚胺激素的作用機製
三、人和脊椎動物激素舉例
(一) 胺(氨基酸衍生物) 激素
(二) 肽和蛋白質激素
(三) 類固醇(甾類) 激素
(四) 類二十烷酸或類前列腺酸(脂肪酸衍生物)
四、昆蟲激素
(一) 腦激素
(二) 保幼激素
(三) 蛻皮激素
(四) 性信息素
五、植物激素
(一) 生長素
(二) 細胞分裂素
(三) 赤黴素
(四) 脫落酸
(五) 乙烯
第17章 新陳代謝總論
一、新陳代謝概述
二、新陳代謝中常見的有機反應機製
(一) 基團轉移反應
(二) 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三) 消除、異構化及重排反應
(四) 碳一碳鍵的形成與斷裂反應
三、新陳代謝的研究方法
第18章 生物能學
一、有關熱力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 體係的概念、性質和狀態
(二) 能的兩種形式——熱與功
(三) 內能和焓的概念
(四) 熱力學的兩個基本定律和熵的概念
(五) 自由能的概念
二、自由能變化、標準自由能變化及其與平衡常數的關係
(一) 化學反應的標準自由能變化及其與平衡常數的關係
(二) 能量學用於生物化學反應中一些規定的概括
(三) 標準自由能變化的可加性
(四) △G'θ,△G'和平衡常數計算的舉例
三、高能磷酸化閤物
(一) 高能磷酸化閤物的概念
(二) ATP以基團轉移形式提供能量
四、其他高能化閤物
第19章 六碳糖的分解和糖酵解作用
一、糖酵解作用
二、糖酵解第一階段的5步反應
(一) 葡萄糖磷酸化形成葡萄糖-6-磷酸
(二) 葡萄糖-6-磷酸異構化形成果糖-6-磷酸
(三) 果糖-6-磷酸形成果糖-1,6-二磷酸
(四) 果糖-1,6-二磷酸轉變為甘油醛-3-磷酸和二羥丙酮磷酸
(五) 二羥丙酮磷酸轉變為甘油醛-3-磷酸
三、糖酵解第二階段的5步反應
(一) 甘油醛-3-磷酸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
(二) 1,3-二磷酸甘油酸轉移高能磷酸基團形成ATP
(三) 3-磷酸甘油酸轉變為2一磷酸甘油酸
(四) 2-磷酸甘油酸脫水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五)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轉變為丙酮酸並産生一個ATP分子
四、由葡萄糖轉變為2分子丙酮酸的能量估算
五、丙酮酸在無氧條件下的去路
(一) 生成乳酸
(二) 生成乙醇
六、糖酵解作用的調節
(一) 磷酸果糖激酶是關鍵酶
(二) 果糖-2,6-二磷酸對糖酵解的調節作用
(三) 已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酸對糖酵解的調節作用
七、其他六碳糖的分解途徑
(一) 六碳糖進入細胞
(二) 六碳糖進入糖酵解途徑分解
第20章 檸檬酸循環
一、丙酮酸進入檸檬酸循環的準備階段——形成乙酰-CoA(乙酰-SCoA)
(一) 丙酮酸脫羧反應
(二) 乙酰基轉移到CoA-SH分子上形成乙酰-CoA的反應
(三) 還原型二氫硫辛酰轉乙酰基酶氧化,形成氧化型的硫辛酰轉乙酰基酶
(四) 還原型E3的再氧化
二、檸檬酸循環的全貌
三、檸檬酸循環的各個反應步驟
(一) 草酰乙酸與乙酰-CoA縮閤形成檸檬酸
(二) 檸檬酸異構化形成異檸檬酸
(三) 異檸檬酸氧化形成a-酮戊二酸
(四) a-酮戊二酸氧化脫羧形成琥珀酰-CoA
(五) 琥珀酰-CoA轉化為琥珀酸並使GDP磷酸化形成高能GTP(哺乳類) 或使ADP成為ATP(植物或細菌)
(六) 琥珀酸脫氫形成延鬍索酸
(七) 延鬍索酸水閤形成L-蘋果酸
(八) 蘋果酸氧化形成草酰乙酸
四、檸檬酸循環的化學總結算
五、檸檬酸循環的調節
六、檸檬酸循環的雙重作用
七、乙醛酸途徑
第21章氧化磷酸化和光閤磷酸化作用
一、氧化磷酸化作用
(一) 和電子傳遞相關的氧化還原電勢
(二) 用標準還原勢計算自由能變化
(三) 綫粒體的電子傳遞鏈
(四) 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機製
(五)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聯
(六) 質子動力為主動轉運提供能量
(七) 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中的P/O比
(八) 細胞溶膠內NADH的再氧化
(九) 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調節
二、光閤磷酸化作用(photophosphorylation)
(一) 光閤作用(photosynthesis)
(二) 葉綠體的結構
(三) 葉綠體中捕獲光的葉綠素和其他色素
(四) 光閤作用中的電子傳遞
(五) 光閤磷酸化作用
(六) CO2的固定(暗反應)
(七) 由Rubisco酶的加氧活性引起的光(閤) 呼吸
第22章 戊糖磷酸途徑
一、戊糖磷酸途徑的發現
二、戊糖磷酸途徑的主要反應
三、戊糖磷酸途徑反應速率的調控
四、戊糖磷酸途徑的生物學意義
第23章 葡糖異生和糖的其他代謝途徑
一、葡糖異生作用
(一) 葡糖異生作用的途徑
(二) 葡糖異生途徑總覽
(三) 由丙酮酸形成葡萄糖的能量消耗及意義
(四) 葡糖異生作用的調節
(五) 乳酸的再利用和可立氏循環
二、糖的其他代謝途徑
三、葡萄糖齣入動物細胞的特殊運載機構
四、糖蛋白的生物閤成
五、糖蛋白糖鏈的分解代謝
第24章 糖原的分解與閤成代謝
一、糖原的分解代謝
二、糖原的生物閤成
三、糖原代謝的調控
(一) 糖原磷酸化酶的彆構調節因素
(二) 糖原閤酶的調節因素
(三) 激素對糖原代謝的調節
四、糖原纍積癥
第25章 脂質的代謝
一、脂肪酸的分解代謝
(一) 三酰甘油的消化、吸收和轉運
(二)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二、脂肪酸的生物閤成
(一) 乙酰-CoA從綫粒體到細胞溶膠的轉運
(二) 脂肪酸的閤成步驟
三、脂肪酸代謝的調節
四、三酰甘油的生物閤成
五、磷脂的分解代謝與閤成
(一) 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謝
第26章 蛋白質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謝
一、蛋白質的降解
(一) 蛋白質降解的特性
(二) 蛋白質降解的反應機製
(三) 機體對外源蛋白質的需要及其消化作用
二、氨基酸的分解代謝
(一) 氨基酸的轉氨基作用
(二) 葡萄糖-丙氨酸循環將氨運入肝髒
(三) 榖氨酸脫氫酶催化的氧化脫氨基作用
(四) 氨的命運
三、尿素的形成——尿素循環
(一) 尿素循環過程
(二) 尿素循環的調節
四、氨基酸碳骨架的分解代謝
(一) 經丙酮酸形成乙酰-CoA
(二) 部分碳骨架形成乙酰-CoA或乙酰乙酰-CoA
(三) 形成a-酮戊二酸
(四) 形成琥珀酰-CoA
(五) 形成草酰乙酸的途徑
(六) 分支氨基酸脫氨基和脫羧基的特殊性
(七) 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八) 氨基酸與一碳單位
(九) 氨基酸與生物活性物質
(十) 氨基酸代謝缺陷癥
第27章 氨基酸的生物閤成和生物固氮
一、生物固氮
二、氨的同化作用——氨通過榖氨酸和榖氨酰胺摻人生物分子
三、氨基酸的生物閤成
(一) 由a-酮戊二酸形成的氨基酸——榖氨酸、榖氨酰胺、脯氨酸、精氨酸、賴氨酸
(二) 由草酰乙酸形成的氨基酸——天鼕氨酸、天鼕酰胺、甲硫氨酸、蘇氨酸、賴氨酸(細菌、植物) 、異亮氨酸
(三) 由丙酮酸形成的氨基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丙氨酸
(四) 由甘油酸-3-磷酸形成的氨基酸——絲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
(五) 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赤蘚糖-4-磷酸為前體形成的氨基酸——色氨酸、苯丙氨酸、酸
(六) 組氨酸的生物閤成
四、氨基酸生物閤成的調節
五、由氨基酸閤成的其他特殊生物分子
(一) 卟啉的生物閤成
(二) 榖胱甘肽的生物閤成
(三) 肌酸的生物閤成
(四) 氧化氮的生物閤成
第28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謝
一、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謝
(一) 核酸的解聚作用
(二) 核苷酸的降解
(三) 嘌呤堿的分解
(四) 嘧啶堿的分解
二、核苷酸的生物閤成
(一) 嘌呤核糖核苷酸的閤成
(二) 嘧啶核糖核苷酸的閤成
(三) 脫氧核糖核苷酸的閤成
三、輔酶核苷酸的生物閤成
(一) 煙酰胺核苷酸的閤成
(二) 黃素核苷酸的閤成
(三) 輔酶A的閤成
第3篇 遺傳信息
第29章 遺傳信息概論
一、NA是遺傳信息的攜帶分子
(一) 細胞含有恒定量的DNA
(二) DNA是細菌的轉化因子
(三) 病毒是遊離的遺傳因子
(四) 基因是DNA的一段序列
(五) DNA重組技術為基因組的研究提供瞭最有力的手段
二、RNA使遺傳信息得以錶達
(一) RNA參與蛋白質的閤成
(二) RNA進行信息加工
(三) RNA乾擾
(四) RNA的錶型效應
(五) RNA對基因的解讀
三、遺傳密碼的破譯
四、遺傳密碼的基本特性
(一) 密碼的基本單位
(二) 密碼的簡並性
(三) 密碼的變偶性
(四) 密碼的通用性
(五) 密碼的防錯係統
五、遺傳物質的進化
(一) 生物進化的熱力學和動力學
(二) 生命的起源和進化
(三) 生物的進化:驅動力、多樣性和適應性
第30章 DNA的復製和修復
一、DNA的復製
(一) DNA的半保留復製
(二) DNA的復製起點和復製方式
(三) DNA聚閤反應和有關的酶
(四) DNA的半不連續復製
(五) DNA復製的拓撲性質
(六) DNA的復製過程與復製體變化
(七) 真核生物DNA的復製
二、DNA的損傷修復
(一) 錯配修復
(二) 直接修復
(三) 切除修復
(四) 重組修復
(五) 應急反應(SOS) 和易錯修復
三、DNA的突變
(一) 突變的類型
(二) 誘變劑的作用
(三) 誘變劑和緻癌劑的檢測
第31章DNA的重組
一、同源重組
(一) Holliday模型
(二) 細菌的基因轉移與重組
(三) 重組有關的酶
二、特異位點重組
三、轉座重組
(一) 細菌的轉座因子
(二) 真核生物的轉座因子
第32章RNA的生物閤成和加工
一、DNA指導下RNA的閤成
(一) DNA指導的RNA聚閤酶
(二) 啓動子和轉錄因子
(三) 終止子和終止因子
(四) 轉錄的調節控製
(五) RNA生物閤成的抑製劑
二、RNA的轉錄後加工
(一) 原核生物中RNA的加工
(二) 真核生物中RNA的一般加工
(三) RNA的剪接、編輯和再編碼
(四) RNA生物功能的多樣性
(五) RNA的降解
三、在RNA指導下RNA和DNA的閤成
(一) RNA的復製
(二) RNA的逆轉錄
(三) 逆轉座子的種類和作用機製
第33章 蛋白質的生物閤成
一、參與蛋白質生物閤成的RNA和有關裝置
(一) 核糖體
(二) 轉移RNA和氨酰-tRNA閤成酶
(三) 信使RNA
二、蛋白質生物閤成的步驟
(一) 氨酰-tRNA的閤成
(二) 多肽鏈閤成的起始
(三) 多肽鏈閤成的延伸
(四) 多肽鏈閤成的終止
(五) 多肽鏈的摺疊與加工
三、蛋白質閤成的忠實性
(一) 蛋白質閤成的忠實性需要消耗能量
(二) 閤成酶的校對功能提高瞭忠實性
(三) 核糖體對忠實性的影響
四、蛋白質的運輸和定位
(一) 蛋白質的信號肽與跨膜運輸
(二) 糖基化在蛋白質定位中的重要作用
(三) 綫粒體和葉綠體蛋白質的定位
(四) 核的運輸和定位
五、蛋白質生物閤成的抑製物
第34章 細胞代謝與基因錶達調控
一、細胞代謝的調節網絡
(一) 代謝途徑交叉形成網絡
(二) 分解代謝和閤成代謝的單嚮性
(三) ATP是通用的能量載體
(四) NADPH以還原力形式攜帶能量
(五) 代謝的基本要略在於形成ATP、還原力和構造單元以用於生物閤成
二、酶活性的調節
(一) 酶促反應的前饋和反饋
(二) 産能反應與需能反應的調節
(三) 酶活性的特異激活劑和抑製劑
(四) 蛋白酶解對酶活性的影響
(五) 酶的共價修飾與連續激活
三、細胞對代謝途徑的分隔與控製
(一) 細胞結構和酶的空間分布
(二) 細胞膜結構對代謝的調節和控製作用
四、細胞信號傳遞係統
(一) 激素和遞質受體的信號轉導係統
(二) 細胞增殖的調節
(三) 門控離子通道和神經信號的傳導
五、基因錶達的調節
(一) 原核生物基因錶達的調節
(二) 真核生物基因錶達的調節
第35章 基因工程及蛋白質工程
一、DNA剋隆的基本原理
(一) DNA限製酶與片段連接
(二) 分子剋隆的載體與宿主
(三) 外源基因導入宿主細胞
二、基因的分離、閤成和測序
(一) 基因文庫的構建
(二) cDNA文庫的構建
(三) 剋隆基因的分離與鑒定
(四) 聚閤酶鏈(式) 反應擴增基因
(五) DNA的化學閤成
(六) 基因定位誘變
(七) DNA序列的測定
三、剋隆基因的錶達
(一) 外源基因在原核細胞中的錶達
(二) 基因錶達産物的分離和鑒定
(三) 外源基因在真核細胞中的錶達
四、蛋白質工程
(一) 蛋白質的分子設計和改造
(二) 蛋白質的實驗進化
(三) 蛋白質工程的進展
五、基因工程的應用與展望
(一) 基因工程開闢瞭生物學研究的新紀元
(二) 基因工程促進瞭生物技術産業的興起
(三) 基因工程研究的展望
(二) 絲心蛋白
(三) 膠原蛋白
六、超二級結構和結構域
(一) 超二級結構
(二) 結構域
七、球狀蛋白質與三級結構
(一) 球狀蛋白質及其亞基的分類
(二) 球狀蛋白質三維結構的特徵
八、亞基締閤與四級結構
(一) 有關四級結構的一些概念
(二) 四級締閤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優越性
九、蛋白質的變性與摺疊
(一) 蛋白質變性與功能丟失-
(二) 氨基酸序列規定蛋白質的三維結構
(三) 多肽鏈是分步快速摺疊的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