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曾在天津南開中學就讀,抗戰初轉至上海中學,後考入交通大學讀書,並開始寫作,發錶於上海“孤島”抗日報刊。1942年到重慶,仍就讀交大。翌年被徵調任美軍譯員。抗戰勝利後,任《文匯報》記者、副刊編輯、特派員。建國後,任《文匯報》編委,後調軍委總政文化部文工團越劇團編劇。1953年,調中央電影局上海電影劇本所任編輯。1956年又調迴《文匯報》。現擔任中國作傢協會理事。
82初版一印
黄裳先生的仙逝,令人殊觉悲痛。这几日接到好多报刊的采访电话,几乎都问到一个问题:“黄裳先生的散文好在哪?”这勾起了我的回忆。 “广义的杂文”与书卷气 1997年春,我替黄裳先生编《黄裳文集》,翌年由上海书店出版。那时我反复想到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都能感到这些文...
評分黄裳先生的仙逝,令人殊觉悲痛。这几日接到好多报刊的采访电话,几乎都问到一个问题:“黄裳先生的散文好在哪?”这勾起了我的回忆。 “广义的杂文”与书卷气 1997年春,我替黄裳先生编《黄裳文集》,翌年由上海书店出版。那时我反复想到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都能感到这些文...
評分在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记者遇到了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他正要参加“纪念黄裳诞辰一百周年——我们眼中的黄裳”座谈会。黄裳(1919-2012)是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藏书家,韦力先生在会上讲述了与黄裳先生交往过程中的藏书故事。 黄裳老先生的记忆力特强。我每次去他家,他拿...
評分在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记者遇到了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他正要参加“纪念黄裳诞辰一百周年——我们眼中的黄裳”座谈会。黄裳(1919-2012)是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藏书家,韦力先生在会上讲述了与黄裳先生交往过程中的藏书故事。 黄裳老先生的记忆力特强。我每次去他家,他拿...
評分黄苗子说,他吃着花生米,津津有味地读了黄裳的《陈圆圆》,是因为听我说这篇文章好。这是苗子应《读书》杂志征文“我最爱读的书”中这样写的。等到我们又相见时,他说他是下笔时偶然记混了,后来才记起我向他盛称的其实是黄裳的另一篇:《关于柳如是》。反正这两篇我都喜欢,...
說的書,談的是文化,顯的是雅趣。
评分文章不免有時代的痕跡,文筆、見識尚可,感覺黃裳就是高配版的韋力
评分前麵幾篇關於版本學和古籍善本的非常難得 最後一篇寫陸遊的風格一改整本書死闆呆滯的調子 一下子就迴到瞭《金陵五記》的風格裏
评分看瞭兩三行,就可以開始寫讀書報告瞭
评分說的書,談的是文化,顯的是雅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