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1912-2000),当代著名学者。祖籍安徽寿县,生于江西。1930年任香港《立报》国际新闻编辑。1939年任教于湖南省立桃源女子中学和湖南大学。1941年到印度加尔各答的中文报纸《印度日报》任编辑,1943年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克木陆续重印和出版的著作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旧学新知集》《文化猎疑》《无文探隐》《末班车》《孔乙已还乡》《风烛灰》等三十余种,译著有《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伐致呵利三百咏》《摩诃婆罗多插话选》等。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作者:金克木 本土书籍:偏重逻各斯(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 周易(体)、老子(用)、尚书(言)、春秋(行)、毛诗(情)、论语(理) 外来书籍:偏重非逻各斯 法华(信)、华严(修)、楞伽(解)、金刚(悟)、心经(密)、维摩诘(显) 简化...
评分这书一部分读起来觉得太早,一部分觉得太晚,太早的是指金老先生自己写的读后感,如果没读过原书就没什么头绪,太晚的就是关于古代典籍的入门介绍部分,读后直教人后悔,若能早点遇到这样的一本书,不知会少走多少弯路,遗憾。 非常佩服金先生,不只是博古通今,而是没有学...
评分这本书之前听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面介绍过,也在书店里面的热销架上看到过。白色的封面很有个性,随手一翻,讲的尽是些《春秋》、《论语》、《心经》、《楞伽》等等的东西。于是马上就放下了,当时感觉这书名起的太忽悠人了吧。 那是一年多以前的记忆了。最近在国图里瞎...
评分读一本关于学术精神的书?思来想去,我与“学术”一词差之千里,甚至弄不清楚从何时起“学习”一律被改称为“学术”——而我一直自以为勉强算个会学习的人,至多是有点学习精神。学术?造化得好,或许能在可见的某一天沾点儿边角料;若是造化弄人,便只得望洋兴叹了。退而...
评分“金先生是个有趣的人呢”。我总是这麽想,如果他生活在今天,他的blog我是一定会订阅的吧。 在我盲目流窜与图书馆的那段时间,猛然看到这嘲讽的书名,拿起来大概翻了翻,我像憨豆大爷那样指着书的封面,露出了猥琐的表情。。。就是它了。。。 我曾经以为自己的...
很早以前就讲过的道理。反反复复地讲道理。架不住人家根本不打算听。讲又有何用。
评分金先生的思维如天马星空,第一辑讲讲国学还能跟上,后面的就觉得自己底子太薄,无法和金先生对话。编者应该给个导读之类,提供个好一点的语境。要想读完这本书,得至少有金先生一半的博学程度呀
评分金克木先生是搞学问的,不是搞学术的。
评分书的开篇写的很赞!中国人写东西就是精炼,这个开篇就抵了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功力还深。只是后面细节上来有好多书名和古籍什么的,就看不动了……=。=!
评分: I267.1/8144-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