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索尔仁尼琴 俄国文学 俄罗斯 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文学 诺贝尔奖 文学
发表于2024-11-21
癌症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贺拉斯•恩达尔作序推荐
独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受奖词
该书《癌症楼》是索尔仁尼琴的代表作一,也是他据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
“癌症楼也叫做13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忘了女人,但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然苏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的一种标志。在展示他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作者还描写了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室病友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的性格形成和人格扭曲,如向上爬的官僚鲁萨诺夫、青年地质学家瓦吉姆、女医生薇拉等等。
《癌症楼》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思考社会悲剧之根源,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
他的人生与作品是如此相仿,堪称典范,相互之间,几乎不可分割。
——哈罗德•布鲁姆
全世界成百上千万人把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弗拉基米尔•普京
事实上,抛开政治的因素。索尔仁尼琴的文学艺术成就还是很高的。比如:在《癌症楼》这部作品中,他就非常精彩地刻画了七八个身患癌症的患者在面对生死时的不同态度,由此反映他们分别代表的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蓝英年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Солженицын)
苏联—俄罗斯的杰出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他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有较大成就。
1918年11月12日生于高加索基斯洛沃茨克一个教师家庭,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数理系,曾服过兵役。进劳改营服刑八年,其间两次从癌症的魔爪中逃脱。刑满后积极投入文学创作,其中《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引起轰动,但《古拉格群岛》、《癌症楼》等杰作无法在当时的苏联出版,在西方国家率先出版后引起轰动。1969年被苏联作协开除,次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被苏联驱逐出境,流亡西方。美国政府于1974年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 。1975年定居美国。 1994年回俄罗斯。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用有血有肉这样的词形容觉得太俗,可是里面的人物一个个灵巧,看多了都觉得可爱,克服一下,就过了名字难记的问题了
评分13号楼里的群像写生,POV下有几个悲情时刻写得特别动人。奥列格和东佐娃医生之间有关「病人是否有了解真相的权利之辩 」 进而延伸出来的「生活与活着的选择」很值得思考;舒卢宾痛苦而饱含深情的人生自白和社会控诉令人肃然起敬;卓娅和薇加两个倾心于奥列格的女性在坚强生活的另一面都有着各自的孤独心事;全程被昏庸卑鄙的鲁萨诺夫气得翻白眼,本来很有好感的瓦季姆满口精英主义让人生厌。社会背景隐藏在每个角色身后,没有人直面讨论,只能从故事讲述中隐约窥见,是本人性和社会并举的良心之书。
评分索尔仁尼琴太有故事了,关于苦难与自由,光是把故事讲出来就胜过同行们。活着是有俗气的情欲和食欲,能爱的时候不必撒谎,我们都是那条无法交汇,流入沙漠自我结果的河
评分记得索氏采访里有一段。谈及人类的残忍与罪恶时候,老头没有愤怒,没有痛心疾首,倒显得困顿迷惑。希望有一天我也会有这样的世界观,发怒不如发问。毛子的幽默感真是黑红相间。
评分最后的结局太悲伤了。 一个个的小故事,实在是太厚重了。一口气读下来堵得慌。
“当初事情是这样的:真主分派寿命,给所有的动物各派五十年,够了。可是人最后才到,真主只剩下二十五年还没分掉。人表示不乐意:太少!真主说:‘够了。’可是人坚持说:‘太少’于是真主说:‘那你自己去问,也许有谁觉得太多,愿意让给你。’人便去打听,他遇到了马,对它...
评分1.似锦:开始看索尔仁尼琴的《癌症楼》,一来是诺奖经典,二来有学生写了它的论文,正好一举两得,即看完了经典,也可指导学生论文。翻开书勒对索尔仁尼琴的介绍:“1969年被苏联作协开除,次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被苏联驱逐出境,流亡西方。美国政府1974年授予他'美国荣誉...
评分《娜塔莎之舞》中写了这样一个事情: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马托娃和众人排队等候探监被无故关押的儿子,旁边的有个女人认出了她,在她耳边低声问道: “您能把这个都写下来吗?” “能” 那个女人的脸上部分略过一丝微笑的表情。 这些苦难的见证者可以忍受苦难,但是不希...
评分“奥列格猜到了:这岂不是烤羊肉串!这是他在再生世界里的又一发现,正是在监狱里谈起食品时所经常提到的那种烤羊肉串。但奥列格本人活到三十四岁还从来没有机会亲眼看见过它:他既没有到过高加索,也没经过馆子,而在战前的公共食堂供应的无非是菜卷和大麦粥” “然而,一串...
评分摘自《新文化报》 作者:王逸人 几年前,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去世的时候,人们冠以她“美国知识分子良心”的称号;而今索尔仁尼琴去世,他也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很不幸,这个世界上良心越来越少了。虽然都是良心,但两者的遭遇则完全不同,虽然都写了一辈子...
癌症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