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索尔仁尼琴 俄国文学 俄罗斯 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文学 诺贝尔奖 文学
发表于2025-03-30
癌症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贺拉斯•恩达尔作序推荐
独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受奖词
该书《癌症楼》是索尔仁尼琴的代表作一,也是他据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
“癌症楼也叫做13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忘了女人,但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然苏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的一种标志。在展示他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作者还描写了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室病友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的性格形成和人格扭曲,如向上爬的官僚鲁萨诺夫、青年地质学家瓦吉姆、女医生薇拉等等。
《癌症楼》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思考社会悲剧之根源,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
他的人生与作品是如此相仿,堪称典范,相互之间,几乎不可分割。
——哈罗德•布鲁姆
全世界成百上千万人把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弗拉基米尔•普京
事实上,抛开政治的因素。索尔仁尼琴的文学艺术成就还是很高的。比如:在《癌症楼》这部作品中,他就非常精彩地刻画了七八个身患癌症的患者在面对生死时的不同态度,由此反映他们分别代表的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蓝英年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Солженицын)
苏联—俄罗斯的杰出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他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有较大成就。
1918年11月12日生于高加索基斯洛沃茨克一个教师家庭,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数理系,曾服过兵役。进劳改营服刑八年,其间两次从癌症的魔爪中逃脱。刑满后积极投入文学创作,其中《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引起轰动,但《古拉格群岛》、《癌症楼》等杰作无法在当时的苏联出版,在西方国家率先出版后引起轰动。1969年被苏联作协开除,次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被苏联驱逐出境,流亡西方。美国政府于1974年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 。1975年定居美国。 1994年回俄罗斯。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补标。艰难看了一整年,赔给图书馆十几块。
评分奥列格,如索尔仁尼琴自己一样真实。
评分奥列格最后没有和薇加相遇,只是因为他清楚这样的选择只会让彼此陷入难堪的后半生,只会以痛苦和欺骗作为结局。“他们曾如此崇高地一致认为,精神上的交流比其他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更为宝贵,到这座高高的桥由他俩的手搭起来之后,奥列格发现自己的手臂有点支撑不住了。他去找他,见了面会侃侃而谈,可内心里却痛苦地想着另一件事。等她一走,他一个人留在她房间里,他就会对着她的衣服、她的每一件小物品哀怨地哭起来。”要怎么办呢?“您不用等漂游到对一切都淡漠的老年,就会庆幸今日没有分担我的命运。”“您已经把自己的前半生像一只羊羔那样宰了,如今您就饶了自己的后半生吧!”只是因为崇高精神仍然无法填满爱情吗,强烈的情欲和本能的欲望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吗,奥列格这样的选择我无法评价。但这也是人生啊。
评分一个小小的癌症楼,基本上就是苏联一个特定时代的缩影。不过从小说的主旨来看,首先着重于患病这个群体的反映和表现,也就使得这本书首先洋溢着人道主义色彩。就这一点而言,在医院的几位医生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这些医生都也是有故事的人,但是却在医院里默默辛勤工作,令人敬佩。而在几个病人身上,则典型的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时局和历史的态度,从自大而自私的官员,到被灌输了官方教育的年轻人,再到几个遭受迫害看透一切的人,这个病院里集结了当时苏联的很多特征,也在几个典型身上体现了当时苏联的黑暗现实的一面。尤其是奥列格这个形象,代表了深受屈辱后觉醒的一群人,但最终依旧是无处可去……
评分用有血有肉这样的词形容觉得太俗,可是里面的人物一个个灵巧,看多了都觉得可爱,克服一下,就过了名字难记的问题了
海德格尔言:向死而生。这里的死之本体,以作为生的寄生,人们通常懒得去细究,相反惦记的是所谓“羯磨”——读快点,仿佛又变化成“折磨”:”生死“、”羯磨“、”折磨“——这几个词儿拉扯悲剧的链环,在这本厚实笨拙的书壳里,由索尔仁尼琴一字一句地牵捏成癌症楼里朽木死...
评分摘自《敏思博客》 作者:梁淑怡 一、作者档案 索尔仁尼琴(1918.12.11—2008.08.03),全名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是前苏联的一位杰出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文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都有较大成就。 索尔仁尼琴1918年生于北高加索的基...
评分1、最早译本为 内部发行,呵呵。 2、没得过重病的人或许很难强烈感受病人的情感。 3、马林科夫?还是赫鲁晓夫?对慈父政策进行平反,我对苏共的历史知识欠缺。 4、毛子的正教传统导致文化界写出的东西就是不太一样。 5、不管是沙皇还是红色政权,毛子就喜欢派人开发西伯利亚。 ...
评分大师们在文学史上耀眼地闪亮,连同他们的书,被一而再而介绍、评论、解构,然后到每个人手里的时候,只是文学批评家们建构的模型。 最好这个人的名字只是那么匆匆出现一次,又或者一些不能详说细说的姓名。 这个俄罗斯人的书,让人阅读完全没有障碍,翻译的及其流畅,到是让我...
评分1.似锦:开始看索尔仁尼琴的《癌症楼》,一来是诺奖经典,二来有学生写了它的论文,正好一举两得,即看完了经典,也可指导学生论文。翻开书勒对索尔仁尼琴的介绍:“1969年被苏联作协开除,次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被苏联驱逐出境,流亡西方。美国政府1974年授予他'美国荣誉...
癌症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