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迪特·海尔曼(Judith Hermann):德国女作家。1970年生于柏林。当过酒吧服务生,在纽约做过实习记者。1997年获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奖学金,专心创作一年,完成短篇小说集《夏屋,以后》。该书1998年出版后获广泛好评,作者因此获不来梅市文学提携奖(1998)、胡戈-巴尔奖(1999)、鲁道夫-亚历山大基金会奖(1999)、克莱斯特奖(2001)。2003年,她的短篇小说集《不过是幽灵而已》出版,在德国亦大受读者欢迎。
本书是德国青年女作家尤迪特·海尔曼迄今为止唯一的作品,该书包括九个短篇,多描写柏林普通青年人的日常生活,其中,艺术青年的生活更是她喜爱的主题,因为她原本也是他们当中的一个。他们疏离于扰攘的主流社会,没有确定的生活目的和生活轨迹,也无法以常规来衡量他们的喜与悲,但他们并不是令人无法理解与接受的怪物。海尔曼以女性的细腻,大量描写细碎的生活琐事,然而那不是为了铺垫或渲染,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姿态,似乎便可以使读者产生“蓦然回首”的感动,对这些艺术青年的情绪产生共鸣。
图书目录
红珊瑚手镯
飓风
索尼娅
某种东西的了结
巴厘岛女人
洪特尔-汤普森-音乐
夏屋,以后
暗箱
在奥德河的这一边
开篇便是Tom Waits那一句The doctor says,I'll be alright but I'm feelin blue,就想起原来在同学家听他的剑鱼长号,反复播放了无数遍后一下子泪流满面的冲动。整本书就是这样,怀着面如铁石的心态,摇晃着单单薄薄的日子,却对什么都充满了一种敏感察觉、迟于反应的忧郁。...
评分 评分有一日在网上与绿绿讨论买书。我们除了谈衣服,化妆品,男人,抱怨生活和互相鼓励,偶尔也会言及文学哈。我向她推荐尤迪特·海尔曼的《夏屋,以后》,当时还没看过这本书,只大概知道是本关于柏林文艺小青年生活状态的短篇。她说,貌似还不错。最后她买了阿加莎的推理小说。我...
评分《夏屋,以后》象小说又似随笔,记录着爱情的碎片,一瞬间,一个夜晚,一段假期,仿佛一颗打破湖面的石子,那些涟漪旁若无人地荡漾着,最终又恢复了表面的平静。每个故事都没有背景,没有开头和结尾,只有片断的情节。但它们总是发生在冬天,无论是灰冷的城市,还是夜间的街道...
评分不知为什么,这两天,书里的细节一直浮现上来。吃饭时,走路时,为莫明的事情烦恼时。 夏天渐渐来了,空气开始变暖。一种暴怒将我包围。 想起里面许多个故事。当时飞速读完,在杭州。现在,这些画面变成飘摇的细枝末节,重又出现。 飓风,拿出锅盖的外婆,她视线里被割裂的天空...
夏末文艺小电影
评分不懂得德语,所以无从判断是否从风格上忠于原著,但译笔至少 流畅亲切,不做作。以这种残缺的知识背景去判断,会感觉海尔曼无论是题材还是语言上,都消解了德语文学给人的一种刻板印象式的力度,去民族,去国籍,去地域,去背景,就是一些走来走去恍惚而无畏的人们,也许这的确是“平”的世界“新一代的声音”,除了第一个故事有点幼稚和做作之外,都很成熟,看了之后会默默心痛,合上书页调整一下呼吸。我们还能要求更多吗?
评分基本上属于豆瓣两百人推荐的热门精选日记水平。
评分索尼娅
评分夏末文艺小电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