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 ),俄罗斯作家。大学时代开始不停地思考社会政治问题,后因此进劳改营服刑八年,其间两次从癌症的魔爪中逃脱。刑满后积极投入文学创作,其中《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引起轰动,但《古拉格群岛》、《癌症楼》等杰作无法在当时的苏联出版,在西方国家率先出版后引起轰动。1969年被苏联作协开除,次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被苏联驱逐出境,流亡西方。1994年回俄罗斯。
《娜塔莎之舞》中写了这样一个事情: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马托娃和众人排队等候探监被无故关押的儿子,旁边的有个女人认出了她,在她耳边低声问道: “您能把这个都写下来吗?” “能” 那个女人的脸上部分略过一丝微笑的表情。 这些苦难的见证者可以忍受苦难,但是不希...
评分 评分1、最早译本为 内部发行,呵呵。 2、没得过重病的人或许很难强烈感受病人的情感。 3、马林科夫?还是赫鲁晓夫?对慈父政策进行平反,我对苏共的历史知识欠缺。 4、毛子的正教传统导致文化界写出的东西就是不太一样。 5、不管是沙皇还是红色政权,毛子就喜欢派人开发西伯利亚。 ...
评分摘自《新文化报》 作者:王逸人 几年前,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去世的时候,人们冠以她“美国知识分子良心”的称号;而今索尔仁尼琴去世,他也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很不幸,这个世界上良心越来越少了。虽然都是良心,但两者的遭遇则完全不同,虽然都写了一辈子...
评分《娜塔莎之舞》中写了这样一个事情: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马托娃和众人排队等候探监被无故关押的儿子,旁边的有个女人认出了她,在她耳边低声问道: “您能把这个都写下来吗?” “能” 那个女人的脸上部分略过一丝微笑的表情。 这些苦难的见证者可以忍受苦难,但是不希...
对索氏的这本书,也是下了几次决心才打开的。多点开花式的描写,以癌症病楼这一特殊地点,通过对病人与医生的散点描写,写作社会事实,抒发政治理想。索尔仁尼琴作品的意义,用此书的一句话“我们从哪本书里可以读到关于我们的事情?关于我们的事情!难道说真的要过100年不成?”来总结,忠实的记录这个时代所发生的故事,仅此而已,作为特殊时期的记录,难道能够漂白掉政治意识形态吗,显然不能。读完单行本《伊万》,才发现这本书里面第一篇就是伊万。2015年的阿列克谢耶维奇事实上,就是传承了索氏的精神与写作。
评分汕大
评分听和看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评分这是第一次看索尔仁尼琴的小说,比起《古拉格群岛》甚至《红轮》,这部小说显得轻多了。也许在那样的时代,触及到那样一个敏感的话题,可以说相当不容易吧。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小说也许史料上的价值要比其文学上的价值要大得多。
评分后来一棵棵橡树开始倒下 #李森科主义的受害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