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法国外交部长、思想家。出身贵族,但思想有自由倾向,曾著《论美国的民主》,一举成名;经历法国五个朝代,后为法国外交大臣;晚年淡出政界,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作者多犀利之词,多攻击当权政府要害,故多部作品都曾被列为禁书。所著本书被翻译成等十余种语言,深刻影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在中国则早有台湾版、香港版、以及中央编译出版社版等。
《旧制度与大革命》内容简介:一、大革命前的法国和当代中国有些地方很相似。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但法国人还是原来的法国人,所以大革命后建立的新制度和旧制度如出一辙;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下的行政体系却保留了官员免责制;穷人免税、富人缴税的政策从根本上毁坏了旧制度;大承包商和官吏享有同样的待遇;公文风格千篇一律;政府的办事效率低到修缮某教堂神父的住所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审批;法国人热爱做公务员,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所有农村人都涌向巴黎,于是地价飞涨;……
二、内容充实,文风犀利,是良好的思想磨刀石。《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于1851年到1856年之间,当时的法国正处在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一世的侄子)统治的第二帝国的时代。信奉自由主义的托克维尔对拿破仑三世非常失望和悲观,《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其中浸透着对法国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拿破仑三世的强烈不满。
相当精彩。读完全书后的感觉正如同作者所说:历史是一个画廊,里面模仿多,原创少。 此书的分析甚至可以颠履我们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原来大革命并不完全是因为封建压迫过重,反而是放松的缘故。而大革命后的所有制度都不过是过去制度的改头换面,特别是中央集权。当看到书中引...
评分前言 这篇前言主要说的一个问题,即专制与个人道德,尤其是公共道德的问题。专制推动狭隘的个人主义,使人们彼此隔绝,专制与平等的结合,将使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不断下降,而只有自由才能造就伟大的公民 第一编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的评论歧异 大革命爆发之前...
评分一部书可以成为传世名著,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其中蕴涵着一些同普遍人性相关的东西,可以超越时间地点,乃至民族文化。《旧制度与大革命》,恰恰就是这样一本书。 托克维尔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作家,他的另一本《论美国的民主》,也令我受益匪浅。贵族出身,又参与法国大革命和美国...
评分相当精彩。读完全书后的感觉正如同作者所说:历史是一个画廊,里面模仿多,原创少。 此书的分析甚至可以颠履我们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原来大革命并不完全是因为封建压迫过重,反而是放松的缘故。而大革命后的所有制度都不过是过去制度的改头换面,特别是中央集权。当看到书中引...
评分文/端宏斌 故事要从一则微博说起,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在几个月前发了一条微博: “去海里见老领导,被推荐读本书,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他认为中国这样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从历史上看也好,今天的外部环境也好,现代化转型不会那么顺利。中国人自己的代...
译者在本书的前言里说:翻遍了所有中文译本有点恼火,所以才决定自己翻译。结果就是各种错字漏字各种奇葩句子结构。结合图书馆突然多出的六七种译本,其实这版本的唯一卖点和刚出版的其他版本一样,就是腰封上的“王岐山推荐”。
评分几个世纪以来,人民独自承受种种滥权和重负的践踏,他们生活独立默默地思考自己的不公、渴望和和仇恨,严酷的命运让他们变得严酷,可以承受任何苦难,也可以施加任何迫害。
评分坏制度最危险的时候恰恰在它开始变革的时候,但不等于坏制度不变革就没有危险,如何平稳度过变革之始,减少社会阵痛应是变革者最关心之处。历史提供的视角在于“是什么”,“如何”则非描述本身所能解决。
评分看完宗教改革之後,再看了一遍。覺得法國大革命能成功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法國平民和左小祖咒同屬性,要是結果都是暴屍街頭,那還真傷不起!路易十六太軟弱也是原因之一。法國農民才是真土豪。
评分除了一窥当年各种平常如今看来奇葩的社会现状,作者解答了“为什么制度宽松的时候反而发生了革命”的问题——宽松的前提是(整体)社会发展本身受严苛压迫阻碍;宽松的手段是压迫阶级相互间责任推诿(甚至演变为过分渲染的揭露);宽松的底线是身份的区别(保留不平等,实为怜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