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述 我們是新工人—— —打工三十年
一、農民工、打工者還是新工人
二、新工人群體的形成
三、新工人群體的概況
第一編 待不下的城市
第一章 工作在城市
一、工作很不穩定
二、工作不穩定的原因
三、滿意的工作不等於滿意的生活
第二章 居住在城市
一、下班之後“不能迴傢”
二、四平方米的空間—— —我們居住的地方
第三章 難團圓
一、傢庭團圓
二、夫妻團圓
三、子女與父母團圓
第四章 打工子女在城市
一、關於“流動兒童”和“打工子弟”這些詞
二、打工子女的現狀描述
三、傢長的心聲
四、孩子的心聲
第五章 拆呀,搬呀——拆遷對打工群體的影響:北京中塢村拆遷案例調查報告
一、北京城鄉接閤部改造的政策背景
二、調查地點和調查方法介紹
三、在中塢居住的打工者狀況
四、拆遷的知情情況
五、拆遷對打工者的影響
六、工友對拆遷的看法
第六章 討論
一、主動選擇和無奈選擇
二、是什麼決定瞭社會發展的方嚮?
三、打工者什麼時候可以獲得平等待遇?
四、“流動兒童”、“留守兒童”什麼時候成為“新工人子女”?
五、在城市的住房保障離打工者還有多遠?
第二編 迴不去的農村
第七章 衰敗的農村
一、所調查的五個村子概要
二、農業人口正在大幅度減少
三、農業生態係統正在瓦解
四、土地製度的睏境
五、基礎設施
六、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
七、鄉村混混
第八章 有傢難迴
一、農業生産收入微薄
二、不能迴傢
第九章 農村裏的孩子
一、留守兒童的數量
二、留守兒童的故事
三、照顧孩子的老人的故事
四、見不到孩子的父母的故事
五、留守兒童念書的學校的故事
第十章 討論
一、新農村建設的希望在哪裏?
二、讓傢庭團圓是社會的責任
第三編 迷失在城鄉之間
第十一章 生活在彆處—— —迷失在城鄉之間
一、蓋房/買房為瞭什麼
二、生活是不確定的
第十二章 社會的斷裂
一、三代人三個世界—— —王開力一傢人的故事
二、同一個世界,不同的現實—— —懸殊的收入差距
三、生活由“當下”決定
四、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第十三章 打工對性彆關係的影響
一、從農村到城市的移民對性彆關係的影響
二、女性在傳統和現代的交織中
第十四章 “用工荒”與新工人的形成
一、是否存在“用工荒”
二、“用工荒”的錶現和原因
三、“用工荒”産生的影響—— —工友體會到的用工環境的變化
第十五章 産業轉移與新工人的齣路
一、産業轉移對農村和打工者的影響
二、返鄉不是迴農村
第十六章 討論
一、畢生的血汗謀求的隻是臆想的“安全感”
二、斷裂的社會製造分裂的人
三、社會斷裂和精神“臆化”下的“用工荒”
四、讓新工人在城市住下來
第四編 新工人主體意識的形成
第十七章 公平
一、追求平等要從公平入手
二、工友體會到的社會不公平
三、一些工友認為社會不公平是正常的/閤理的
四、追求公平的途徑
第十八章 自由
一、對自由的認識和體會
二、尋找自由
三、“無奈選擇”就是沒有自由
第十九章 道德
一、工友對道德和良心的看法
二、工友的道德選擇
三、“討命錢”下老闆的選擇—— —道德壓力下的無奈選擇
第二十章 傢在哪裏
一、 “我就是要在(蘇州)這邊上班,不想迴傢”——工友謝永濤的看法
二、“體麵的生活的第一步是有自己的地方住”——工友葉子的看法
三、“如果我是一個閤格的工人,我就該有能力創造一個穩定的物質的傢”——和工友楊春明的交流
後記
· · · · · · (
收起)
評分
☆☆☆☆☆
一位读了此书的在武汉打工的工友这样评价:“里面讲述了很多和我站在一个角度的人,他/她们也影响着我,我能以我自己的角度去体会着他/她们的感受,收获蛮多的。同时也感谢这本书能够让我认识和感受着他/她们。”
評分
☆☆☆☆☆
2011年户籍在农村的打工群体的人数已经达到2.5亿,而且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我们可以看到身边从事各种职业都有他们的身影。可以说,这个打工群体已经深深嵌入我们城市的生活。尽管,国家和社会陆续有一些法律措施保障这一群体的权益,但是不论在经济、文化、居住还是子女教育...
評分
☆☆☆☆☆
这本书的研究和写作,汪晖的序言,以及封底罗列的推荐语,预置了一个危险的立场:不恰当的批评势必构成一种冒犯。也正因此,我愿意篡改齐泽克对乌戈•查韦斯的态度,以此开篇:今天,对吕途保持开放的批判,是唯一真诚的态度。 这是一项以近乎定量(quantitative)研究的标...
評分
☆☆☆☆☆
用了几个小时在搜狐上读完这本书,不知道搜狐上的是不是全本,特附链接: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27249.html 看了几个书评,印象中,它们重点讨论的问题一:称呼转变,即从“农民工”到“新工人”的转变;二:“新工人”是否能称得上“崛起”。有评论说,在书中...
評分
☆☆☆☆☆
1.同意@袁长庚 师弟,就如同研究女性赋权,不能把女性群体看成死板一块,不同的standpoint,决定了不同的社会位置,研究者(不论学院派or民间NGO派)需要做的是(不论用学术格式or随笔散文or小说体)把这些不同呈现出来,并解释这些不同的位置的形成过程及相关影响因子,简单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