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1925-),美籍华裔女作家。湖北应山(现更名为广水)人。一九四八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一九四九年抵台湾定居并从事创作,曾任《自由中国》半月刊编辑,台湾大学、东海大学副教授。一九六四年,由于“《自由中国》停刊”事件,聂华苓离开台湾,应聘至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室”工作,致力于世界文化交流。一九六七年和丈夫安格尔创办“国际写作计划”组织,每年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前往爱荷华大学进修创作。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散文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其他作品《爱荷华札记》、《沈从文评传》、回忆录《三生三世》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
以“爱荷华作家工作坊”闻名于世的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以其在国内求学,台湾写作并遭政治迫害,最后在美主持作家工作坊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思路历程;尤其是在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期间,对一大批重要作家思想和交流的记录,生动深刻、富有情趣。对七八十年代台湾作家的境遇更有着一种宏观的了解。这些人、这些事,都是为广大文学青年和文学爱好者们所关心的。
增订本加入作者近几年来在大陆台湾间的活动记录、相片以及外界对<三生影像>的评论等,以外一章的形式,并入,与全书形成首尾呼应。
本书写到1991年为止。这一年,聂华苓的丈夫Paul倏然去世。 那之后的10来年,生活似乎是老样子,很生动,很丰富。但于她,似乎没有了太多关联,“没有Paul的日子,回想起来,一片空白。不写也罢。”书末的跋中,聂华苓说。 此书前2/3部分,看得我内心叹服。生于旧家族,混...
评分最早知道聂华苓,是因为“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这样的一个跨文化的国际交流,竟然是一个柔弱女子发起支撑的。 厚厚的一本书,图文并茂,沧桑的照片,细腻的文字,道出了一段段俱往矣的故事。 北伐,军阀混战,抗日,国共战争,绿岛,《自由中国》,台湾的一群自由主义知识分...
评分三生三世,聂华苓讲的其实是她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故事、经历、情感、思想。从1925年一直写到1991年,然后安格尔倒下了,斯人已逝,她也就不愿回忆,不必回忆了。 三个人生阶段连起来又的确是生生世世的轮回,场景变换了,故事和回忆留下...
评分聂华苓是我很早就听说的一名作家,是因为她主持的“国际写作计划”。她写的文章只是看过在《南方周末》上的几篇文章,没有很深的印象。这次在豆瓣上无意中看到有人提到聂华苓的《三生影像》文笔太好了,遂决定买来看看。这一看不得了,长达五百多页的书,又让我手不释卷的...
按需。
评分文艺社交名媛,名人合照丰富、雷震书信和殷海光回忆算是亮点,但是也有很多关键节点都是一笔带过,不交代前因后果,多次提到聂怒夫是在贵州任上被红军杀害(正值红军长征),陈映真说,贵党XXX,茹志娟顺着说,就是这样的,,,1967年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大多接待东欧异议作家,然后说无关冷战政治,你们信吗,反正我不信。。。
评分想念她。
评分以自己传奇的经历,与世界各国知名作家生活的交往,思想的交流,呈现一个时代~
评分看了才知道原来李欧梵是她的女婿(前)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