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时英(1912.3.14-1940.6.28)笔名伐扬、匿名子,上海人,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主要有《南北极》、《公墓》、《黑牡丹》、《白金的女体塑像》、《上海的狐步舞》、《圣处女的感情》等。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式洋场小说家,他用跃动而开放的结构、充满速率而又曲折度的表达方式、富有色彩的象征、华美丰赡的语言,来表现都市灯红酒绿的繁华与畸形,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
内页插图
吴义勤主编的《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经典必读》是“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系列之一。
在《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经典必读》中,穆时英把他的眼光聚集“十里洋场”的夜总会、咖啡馆、酒吧、电影院、跑马厅等娱乐场所,追踪狐步舞、爵士乐、模特儿、霓虹灯的节奏,捕捉都市人敏感、纤细、复杂的心理感觉。他以圆熟的蒙太奇、意识流、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等表现手法,反映上个世纪30年代大上海的纸醉金迷生活。
用陌生化的语言描述本来让人很熟悉的事物,营造了一种很奇妙的氛围,有的语言又很直白,让人看到了直白又含蓄的上海生活。
评分大学的时候在小小的租书店找到这本书。不起眼的封皮,里面确是让人惊叹的故事。内容不稀奇,精彩之处是作者的独具匠心。到现在都难以忘记。
评分大学的时候在小小的租书店找到这本书。不起眼的封皮,里面确是让人惊叹的故事。内容不稀奇,精彩之处是作者的独具匠心。到现在都难以忘记。
评分只有一种味道,而且不用品。 读一下,了解一下当年的小上海(绝非大上海)。也就这样了。 多数文章都是刊登在当年杂志上的。大概那些杂志也是当年的“时尚杂志” 笑,你可以看看现在满大街的时尚杂志上的情感专栏,也有固定的套路,而且和几十年前的套路还真TMD没多大差别。...
#2015
评分他18岁写的东西草莽气江湖气,20岁那年不知发生什么,主题突变成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直到他死。技法上求变求新,但往往不够圆熟,写情感易浅薄,写都市又难免批判。最好的是《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和《上海的狐步舞》这两篇,总体不如刘呐鸥。
评分和刘呐鸥的小说又有不同,没有那么浮躁扬厉,而且将视角更加扩大。除了中间的几篇较为摩登以外,首尾的篇章关注乡村和家庭也很不错。在手法上有特色。
评分感官描写的圣手。抨击性质的都市灯红酒绿描写自不必说,对民众苦难以及革命火种的书写,也是放大了其中肉体受苦的一面。可归入革命现实主义一派,但因其对身体感觉的生动呈现,较无数程式化、符号化的左翼作品高出许多。虽然穆时英其人因投汪而长期受到文坛排斥,但却实实在在地给出了革命思潮的又一种可能性。
评分2018/47 快节奏的场景描写,电影技法的场景组切。是天堂又是地域的上海都市,灯红酒绿下的男女情欲,夜总会里女子哒哒的高跟鞋,男子白色衬衫上的唇印,无非不是一些醉生梦死,稍纵即逝,充满颓废的迷幻色彩,穆时英善于写光怪陆离的上海都市。很喜欢《黑牡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