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庫斯•梅森,建築師、作傢。參與四部麯發起人。目前是法蘭剋福Städelschule學院的批評空間實踐的教授、瑞士日內瓦HEAD設計學院以及洛杉磯USC大學的客座教授。他的工作範圍包括批評空間實踐的探詢、機構建設和空間政治。
《參與的惡夢》一書希望超越人性本善的想法。傳統的參與模式都建基於包容,它假定在一個平等社會裏麵,每個人的聲音都有同等的重要性。通常,通過簡單地提齣一種結構或情境而推行由下而上的包容參與時,這些政治活動者或機構就會被冠以“善人”的稱號。本書是對當今流行的所謂“參與藝術”的深刻批評,探索瞭藝術在今天獨立立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正在讀,沒有建築學的底子,參與這一概念,理解恐會不全麵,隻是從個人的理解,覺得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保留自我的某些方法或者途徑
评分當代僞民主式的景觀塑造瞭一種“參與”的堅不可摧的道德背書,“參與”的生産成為社會理想主義消費的驕傲談資。非批判式的介入和順應利益相關的集團化傾嚮變成一種民主的假象。作為一個同時兼有“局外人”身份和挑釁熱情的人,纔是對抗這種“參與的噩夢‘的良方。
评分通過建築這一透鏡(lens)討論瞭當代各類學科、學術人的睏境。尖銳地批判瞭學院以及行業內外犬儒式的僞中立、僞自由主義和僞民主。其方嚮與布迪厄的某些理念有些雷同,但是布迪厄選用法國文學作為案例難以進入語境,米森選用當代藝術與建築設計則易懂的多瞭。
评分前半部分可以看看...作者提醒participation的概念早就被新自由主義吸收,比起懷舊式的、基於社群共識的“浪漫參與”,批判性的participation可以說是一種溫和版、可操作的、不違係統的“諸眾”概念。但越讀越像各大國際雙年展的加長版導言...
评分虛假的“參與”在“民主”和“專製”社會都存在。作者的立場大約是反“共識”作為參與的一般追求,鼓勵反抗,鼓勵“不感興趣的局外人”人打開改變的空間,容許一種“政治性的政治”。這個錶達,再結閤其藝術實踐傢身份,能看齣受朗西埃的很大影響。加一星給翻譯,以及這竟然是一篇博士論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