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1911-)原名楊季康,著名作傢、翻譯傢和學者,江蘇無锡人。畢業於東吳大學,清華大學研究生院肄業。1935年與錢锺書結婚後共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鞦迴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外語係教授。1952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及隨筆集《乾校六記》《將飲茶》《雜憶與雜寫》《我們仨》、《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等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人民文學齣版社2004年齣版瞭《楊絳文集》8捲。
《乾校六記》為楊絳先生的散文名作,記述瞭1970-1972年間作者夫婦在河南乾校的種種“瑣細的舊聞和飄忽的感受”,雖說是“大背景的小點綴,大故事的小穿插”,但作者用溫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為那個時代畫瞭一個意味深長的剪影。當年鬍喬木曾托錢鍾書轉達他對此書的十六字評價:“悱惻纏綿,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句句真話。”範用先生則言,“(本書)並非曆史,但是當事者的實錄,也可看作曆史的證言或曆史的側記。……這類作品,作者對它有感情,對後人,對瞭解曆史多少有些作用。”
《干校六记》好在没有苦相。 文革时中国知识分子较为苦楚的时代。智者的内心大抵脆弱敏感,反智的鲁莽强硬让太多文革期间的文字充溢着悲凉怨气。杨绛的文字没有,一点苦相都没有,太难得。 不是生活本身不苦。女婿被人冤枉自尽,生活能力较差的丈夫被提前安排下乡,女儿孤苦一...
評分周日下午,身体不爽,到图书馆闲坐,翻翻,觉得好。 古人是讲“哀而不伤”,杨先生那种闲淡,居然是“哀”也无处安插。只得在《下放记别》中看到,见女儿“踽踽独归”,我“心上凄楚”。这时,女婿已经自杀。非常静的笔调。不见“痛定思痛”那种“痛何如哉”的情绪。 《学圃...
評分由衷地喜爱杨绛先生的作品,缘起先生在《我们仨》中所呈现的种种从她凡长人生中升华而出的生活之美。那些雅洁沉静、平实细腻的文字,那种从容淡定、冷静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那一段绵延至今的与钱锺书先生相儒以沫、平凡朴素的爱情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而我关于生活的思...
評分周日下午,身体不爽,到图书馆闲坐,翻翻,觉得好。 古人是讲“哀而不伤”,杨先生那种闲淡,居然是“哀”也无处安插。只得在《下放记别》中看到,见女儿“踽踽独归”,我“心上凄楚”。这时,女婿已经自杀。非常静的笔调。不见“痛定思痛”那种“痛何如哉”的情绪。 《学圃...
評分錢鍾書夫婦在六十歲上還被下放去乾校勞動改造,這本書是楊絳先生迴憶當年情狀寫的一些生活小景。這對夫妻太有趣瞭,一個是冷靜中有俏皮的奇趣,一個是平淡真實含情脈脈。音短促卻有迴聲。
评分錢鍾書夫婦在六十歲上還被下放去乾校勞動改造,這本書是楊絳先生迴憶當年情狀寫的一些生活小景。這對夫妻太有趣瞭,一個是冷靜中有俏皮的奇趣,一個是平淡真實含情脈脈。音短促卻有迴聲。
评分前一本剛看完丁午先生寫給女兒的信中大概瞭解瞭一下什麼是“乾校”,再看這本楊絳先生的書,反而能更理解什麼是“乾校”瞭。“《乾校六記》的封麵,就畫著這樣的樹,立著,不倒下。那些年,多少人自殺瞭,多少人扭麯瞭,而另一些人就學樹的樣子,立著,不倒下,在年輪裏藏著自己的心。以為是苦難的日子,仍然從容。 ”
评分平實、乾淨而充滿天機的文字,成熟而不世故
评分雖則是六篇短文,記錄楊絳先生與錢锺書在乾校勞動學習的時光片段,也能看齣他們這大半生所經曆的坎坷和當時不自由的大環境(花甲之年還要下放勞動),但楊絳先生的文字煉達,字裏行間亦顯露齣隨遇而安的豁達心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