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潄石(1867—1916),本名金之助,日本近代小说家、评论家、英文学者,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极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与森鸥外并称日本两大文豪。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风气之先。他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
夏目漱石的创作受到当时西洋文明的影响,把日本国民生活的精神空白这一现象作为知识阶级的伦理问题清楚地再现出来。这种文化的压迫感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而最根本的被害者就是知识分子本身,在他们生的欲望无限扩大的同时,却丧失了内部的伦理基准,把自我的意识陷入奴役的境界,让从世界文明中得到的自由平等的意识远离自己的幸福。
夏目漱石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我是猫》、《哥儿》、《虞美人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行人》、《心》、《明暗》,及作品集《漾虚集》、《梦十夜》等。
夏目漱石的后期三部曲的第一部,写于1912年。描写了自我意识强烈的男人与天真烂漫的堂妹之间的感情纠葛,采用集合若干小短篇的方式写就的长篇小说,延续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探讨。
在图书馆看到夏目漱石的书还是忍不住借出来。断续读了五六本了,越来越熟悉夏目的趣味,想继续看夏目先生在东京的游荡和唠叨。 《春分之后》还是在朝日新闻连载的,在他大病之后的1912年春分之后。 敬太郎大学毕业之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在游荡,一直到最后才发现...
评分经过前前后后将近两个月的拖沓,终于将夏目先生的《春分之后》读完了,由于只读了一遍,只能发表一些或许不够客观的评论吧。 小说一共有六章,前三章可作为一个部分,后三章可作另一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人公可以说是敬太郎,可是小说真正的重心却在于后半部分须永、千...
评分合上书,一个独自旅行以寄来的书信收尾的结局,不是结局。因为总觉得须永是我,而旅行回来之后的我再面对与千代子的爱情,与养母的亲情,都无法忘怀,也会深深地责问自己:违背自己的本心,在表面平和的相处中强忍痛苦;还是遵从自己的声音,却背上自私,卑鄙的名声。独自旅行...
评分市藏的描写真的让我心疼,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惊讶作者在45岁的时候能够写出一个刚出大学的市藏的内心活动,那种对生命的纠结,对自己爱的女子千代子那种爱的无法自知,以及无法表达爱的可悲,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呢,我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 能够把舅...
夏目漱石对于长篇小说写作方法的一次尝试:先写下相关的数个短篇,再连起来成为完整的作品。不过从成书来看,这种做法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叙事的完整性,对人性探讨的深度和思想性也有“断层感”。男主角须永性格极端,漱石对于其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使得读者或多或少产生一种可怕的代入感。故事最后,选择去旅行的须永性格似乎开始向好的一面转变。而这种心路历程也比较接近现实世界里的漱石本人,为其自身的内心写照。
评分夏目漱石总是平淡中带着一股劲。对人心理细微的念头思虑总能全数传达出,明明纤细锐的可怕,有时总是表现得出奇的钝,这种像眼睁睁看着微尘落在心头,却静止不动的感觉,大约算是这本书的魅力吧。
评分夏目漱石的细腻在这本书里简直达到了巅峰⋯⋯不过由于我看得有点断断续续,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觉得很跳脱。一开始是敬太郎的故事,后来逐渐转为了市藏的故事,在最后来个敬太郎的收尾,怪怪的。
评分本以为是敬太郎浪漫不着边充满冒险的故事,后来以为是市藏乖僻怯懦的不幸,但最后的节余部分,原来还是敬太郎的一次成长。“看来仿佛已在自己面前突如其来地戛然而止的这一出戏,从此以后将会以何种形式永不停息地演变下去呢?”生活的滋味啊……真是很开心能看到阿市轻薄了一些
评分须永真像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