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
1946 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生命之歌》是憧憬东方思想的抒情诗人黑塞的作品。它描写一位音乐家因少年时期的恋爱事件而意外残废。当他经过艰苦奋斗的历程而以作曲家身份出现时,却遭遇到热情化身的友人歌手夺取了他的爱人。最后男主角库恩成了大音乐家,歌手莫德与女主角葛特露德缔结良缘,却因性格不相容而以悲剧结束了这场三角恋爱。故事中男主角库恩以伟大纯洁的意志,克服了艰苦的命运,谱成爱情与生命的凯歌。
这是一部满含哲理,以高歌音乐与纯洁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是孤独者追求幸福的悲怆心曲。
买书的时候习惯会先看 书名 于是曾经被自以为独特的书名坑过 比如《质数的孤独》 而在一系列纪念黑塞的丛书中找一本 便不能只看书名了 不然就会被《流浪者之歌》吸引 这次看的则是简介 早年名不见经传 默默地念着教会学校 后因一本 《乡愁》而成名 从来都会刻意避开名作而买...
评分黑塞的书总是让人读了以后产生巨大的共鸣,激情澎湃,内心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怜悯出来。自哀自怜。 觉得在强烈的痛苦的刺激中有了快感。 是一种“刻奇”的情绪吗? 然后就感觉精力被耗尽,被抑郁所捕获与笼罩。 就像酒一样。喝酒时是快乐的,然而却要被随之而来的呕吐与宿醉...
评分首先对这本书 是喜爱的黑塞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27岁了。整部作品 充斥着一种诗性的语言。这部优美的小说甚至可以把它当做散文去读 。总部内容充斥着作者对人生, 友情 ,爱情, 音乐, 的思考 态度 看法 总结 更多的是经历。以及哲理般的思考 作品显得大放异彩 对我来说 它...
评分买书的时候习惯会先看 书名 于是曾经被自以为独特的书名坑过 比如《质数的孤独》 而在一系列纪念黑塞的丛书中找一本 便不能只看书名了 不然就会被《流浪者之歌》吸引 这次看的则是简介 早年名不见经传 默默地念着教会学校 后因一本 《乡愁》而成名 从来都会刻意避开名作而买...
读到了故人身影
评分想開題報告想得頭大,卻是研究對象舒緩了我的心情。有人覺得黑塞的主人公情緒化得厲害,大起大落,一點點小事就敏感得哭天搶地,可是我特別喜歡那種轉瞬從情緒的汪洋中被扯回現實的荒漠里,那種不得不去面對的無奈,那種扭頭就能做出的轉變,表面上不說,心里已經讚同地直點頭了。
评分觉得黑塞的文学应该算狂飙突进主义: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美好青年渴望爱和美,体验死亡和生命。感觉真本书像是黑塞作品的过渡,有早期的那种维特式的忧愁哀伤和宁静,也有了荒原狼式的分裂,痛苦和深邃的哲学式的思考
评分书中把人生比作深沉而悲伤的夜,而闪电所带来的刹那光明是度过这长夜的美好慰藉。这和我对生活的看法非常类似,精神上的安慰正如闪电,短暂、耀眼、巨大,但在这瞬间之外的,就只剩寒冷、不安以及不尽的空虚。由此想到另一个比喻,我们的生活好比拖出水面的一张空渔网,只有水珠在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我们的一生致力于收集这些水珠,这些是坚实而不可磨灭的明证,事实上又是转瞬即逝的。当然,作家作为水珠及其光彩的再现者,也将是坚实又转瞬即逝的。
评分看到最后哭死。。在黑塞笔下,每个人最后对自己的内心都是很清晰。也许,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or时间也都会很清晰,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正如莫德说的,如果那是一种病,就像梦游症,你一叫醒他说不定会让他摔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