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拥有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间在德国知名的《明镜周刊》(Spiegel)担任科学编辑。1999~2000年在《国家地理杂志》(Geo)担任编辑。1998年获得乔治-冯-霍尔茨帕林克科学新闻奖(Georg-von-Holtzbrinck-Preis)。2000年出版了《宇宙创造的日记》。目前为自由作家,居于柏林。
为什么别人总是比自己更幸福?为什么我们会被诱惑?为什么我们需要给予和索取?与幸福相关的一切谜底,将在本书中一一解开。在国际权威心理学家斯特凡?克莱因的引导下,你将游走于世界顶尖的科学研究实验室,体验一次特殊的发现之旅,找到幸福的发源地:我们自己。
产生幸福感的条件与遗传有关。但天生不容易快乐起来的人,可以学着在脑中设定“快乐程序”。
学习新事物会引发幸福感。但脑子很容易习惯新事物,一旦习惯,就会僵在不快乐的状态中。
身体和精神上的幸福感是密不可分的。
积极比游手好闲更能让人幸福。
一颗清醒的心会提高幸福感,即使它只是在观察。
长久的不快乐是因为脑子充斥了太长时间的负面情绪。不幸福的人是因为他不愿意学习幸福。
在这本畅销德国的幸福之书中,你会了解到爱与性、富裕与工作,认识与幸福相关的种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之道,在作者生动的科学分析与对心理的阐述中,最终找到获得幸福的方法。
想幸福就会幸福,只要你行动!
隱隱約約,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身體都知道。 親吻、牽手、慾望...臉紅的生理反應,在大腦知道害羞之前。 除了大腦,直接來自原始物種時代的神經反應,或許更能解釋我們的潛意識。巴多胺主導了幸福與好奇心,每個人的身體,就是無法遏制不斷的需要和更多的滿足,從不在思想的...
评分看了目录才知道此书是台湾版[不断幸福论]. 蔡康永的推荐 : 这本书从脑神经研究来判断说,人类因为要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上面一直求生存下去,所以他像所有的动物一样对发生的危机会过度的反应。因为如果你是一只动物,结果你对于不愉快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反应,很散漫。比方说旁边...
评分子炎 我看过一幅很好玩的漫画:两位富翁一边打高尔夫一边谈心,其中一位说:研究人员说我虽然有钱但并不幸福,不过,你知道研究员一个月赚多少吗?谁都看得出来,这位富翁满脸都是鄙夷。 我虽然不知道“研究人员”一个月究竟赚多少...
评分德国人写的书,总能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读完后,才发现像《幸福的方法》这类的书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而这本书则深入解析了幸福以及其他情绪的由来,结合了生物学中人脑的一些基本知识,心理学中一些经典实验,读完后对人体的整体情绪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章 微笑...
评分1.脑袋是一座花园,想要在苗圃里面栽种,一定要先去除杂草,当神经元松开旧的联结,建立新的联结时,脑就得到了改造。 持续不断的有意识训练让脑袋建立起新的突触来。 2.我们在每一个感受到和平美好的时刻,都在浇灌我们内心平和美好的种子,就在这个时刻,其他种子,如同恐惧...
比绝大多数读来似乎“充满哲理”的积极心理学书籍要强太多。这本书讲的是神经化学信号与意愿-行为-快感的关系。实际上说明的是有机体“幸福”或“快乐”的神经化学本质。
评分外国人写这类的书都像带着把解剖刀,深入细致。建议与《孤独是可耻的》一起读。
评分五星级好书
评分从艾克曼跨文化表情研究开篇,从生理到心理、从理论到方法、从个体到社会,从动物行为学到进化心理学,所具实验例证强辩,内容丰富,建议与《情绪心理学》和哈佛幸福课一同细嚼慢咽~
评分其实是讲人体生理学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