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主攻广播电视媒介学,出版《形象 品牌 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
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曾获1994年、1996年星光奖最佳撰稿奖,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专题片及《正大综艺》《中国报道》等栏目撰稿人。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者于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古典文化,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于丹为读者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秋去冬来的日子里,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热播荧屏,继“学术超男”易中田后,“学术超女”于丹也终于千呼万唤、姗姗来迟、横空出世了!也凑热闹看了几次,感觉就是现代电视版的《读者》——古今中外,无数个大家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小故事、小品文、小段落、小对话。 随后...
评分2007年2月3日 于丹通俗批判 于丹在电视讲论语,我看了几眼,马上拨台,不想继续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讲座不适合我,听她讲得眉飞色舞,我还有点反感。怎么说不适合我呢?因为我这人没什么文化,一听有人讲这么做对,那么做不对,就远远躲开,担心上当受骗。 我是个没文化的...
评分天池大鱼 孔子是最赞同安贫乐道精神的。于教授也非常欣赏这种精神,至于她能不能像颜回那样子去实践,我看就未必了。她在抛出了新的天人合一理论之后,又拿来了一个所谓的国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来忽悠我们这些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老百姓们...
评分上个月的一个深夜,乱按电视遥控器,看见百家讲坛一个女的在讲论语。讲得一字一顿的,下巴用力咬字,眼睛左一下,右一下,就是不看镜头。 第二天起,于丹这个名字就开始不断的出现,女版易中天,2006真正的超女。又过了一二周,这书就出来了,火爆得一塌糊涂。 论语发行了几千...
评分肖鹰:中国学者为何“不学而术”? ——兼谈“于丹现象” 在“求真悦学”的王国维为文化精神殉节之后80周年,我们不得不面对以“不学而术”而走红的于丹。80年的的岁月沉浮,中国知识分子为何有如此变换? 余英时认为,以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为...
中文系的老师当年也瞧不起她这做派,哈哈
评分垃圾中的垃圾,这么多人捧,说明捧的人也是垃圾的水平。
评分烂
评分好久没读过这么多的屁话了
评分作者有误,当作愚丹。愚丹者,吾国世传之宝,治国安邦之要。服之使人思无邪如三岁之童,故不得奋其私智。又使人立证无漏和谐,顺服如羊。西方哲人尝述其要妙:末人说,我们已得了幸福,并眨着眼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