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南方周末 新聞 傳媒 新聞采寫類 在追問中逼近真實 新聞寫作 新聞學 記者
发表于2025-05-08
在追問中逼近真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2004年年初,為籌辦《南方人物周刊》,我想找一些有關人物報道的書籍,以作為範本供采編培訓時學習;尤其希望類似國外的寫作手冊那樣,不光有記者的作品,還有記者的采訪心得和寫作過程。沒有。我們在職業新聞的操作上沒有多少曆史可言,也就沒什麼經驗可以總結.我隻好轉嚮自己供職的南方周末。它近20年的發展曆程,大體呈現瞭中國新聞在職業道路上所能達到的高度,它粗淺的經驗,也多少記錄瞭這個時代中國新聞所能展現的圖景。於是,我把目光鎖定在1998—2003年間,這是南方周末的黃金時期,期間的人物報道也異彩紛呈,為我的編選提供瞭豐富的案例;更感欣慰的是,同宰們都很認真和熱情,很快就把寫作手冊拿瞭齣來,較之原作,它的理論意義或許更大。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本書。人物報道在新聞教科書中並沒有單列成篇,即使著名的普利策奬也沒有人物寫作這一項,但與人物相關的報道又散見在各類報道類型中,像調查報道、特稿等。所以,在編選此書時,並沒有現成的模本可以參考,我隻好根據國內人物報道的內容來分類:新聞人物、公眾人物和民間人物。這也成瞭現今《南方人物周刊》的主要版塊。經過兩年的實踐,與其說有什麼經驗,不如說真正知道:人物寫作的難度,纔有瞭如何去把握這題材的可能性。
徐列,廣東中山人,1989年獲文學碩士學位,隨後進入南方周末工作,曆任新聞部主任、副刊部主任、副主編等職,高級編輯。2004年籌辦《南方人物周刊》,任執行主編,使該刊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迅速成為國內頗具影響力的時政周刊,屢屢被評為年度新銳奬,人圍年度雜誌和最具潛質媒體。
我始終固執地以為最難駕馭的是人物報道。直接麵對個體或群體的時候,感情往往最微妙不過,何況要訴諸文字。書裏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和文風,有很多受益,也有更多不解,尤其是人物報道相關著述匱乏的今天,這樣一本書雖屬某一編輯部齣品,也算是難得。
評分很珍貴,很真實
評分3號
評分不錯不錯!
評分3號
人生的幸福,莫过于看到自己可以企及或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很久没有这种看书的畅快感觉了。这几天,一直再看《南方周末人物报道手册——在追问中逼近真实》。里面有关于江青、食指、孙大午的文章,收录的是1998年到2003年之间南方周末人物报道的经典之作。 对于我...
評分买了,正在看。 所选报道大多都在报纸上读过,所幸没有跟《南方周末记者报道手册》里面的篇目重复。最有价值的是可以看到记者本人就采访、成稿等操作细节的心得体会。再一次重温李海鹏的《冠军之死》。
評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本入门书籍。并不是它粗浅,而是我粗浅,看不出好坏。感觉整体风格是比较平实的,有关一篇稿件从构思到采访到出炉都比较内心,我最感兴趣的也是记者们的心理活动,看他们的性格与生活,借此看是否合适自己或者更准确的说自己是否能胜任。 周报更接近...
評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本入门书籍。并不是它粗浅,而是我粗浅,看不出好坏。感觉整体风格是比较平实的,有关一篇稿件从构思到采访到出炉都比较内心,我最感兴趣的也是记者们的心理活动,看他们的性格与生活,借此看是否合适自己或者更准确的说自己是否能胜任。 周报更接近...
評分一张报纸断断续续看了二十年,算不算长? 从一块钱看到了一块五,又从一块五看到了两块,现在它的标价是三块,算不算贵? “我们可以不说真话,但你绝不能让我们说假话”,可否作为中国一代媒体人的集体墓志铭? 送走了一拨又一拨记者,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编辑...
在追問中逼近真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