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看待食物就像看待人一样,会发生什么?我们不需要老学究般地对它追根溯源查家谱,也不需要神经质地将它们一会儿奉若神明一会儿打入地狱,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苦恼和快乐,它们与人的相处共存,它们与人碰撞出的火花。
作者用写人的方法写食物,《人和食物是平等的》很像一本来自食物王国的哲学书的名字。希望这本书不是菜谱,也不是觅食指南,而是我们和食物的《老友记》。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食物越来越丰富,人类对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对食物的描述已不再是“它能否充饥耐饿”,而是“它是否好吃新奇 ”。食物在人挑剔的味蕾的判断下,有了三六九等区别,渐渐地失去了主宰的地位,而被人类所挑选和奴役。
殳俏,知名美食专栏作家。1980年出生于上海,作家、媒体从业者,毕业于复旦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医学史硕士,思想史学士,出版长篇小说《开往高丽的慢船》,杂文集《人和食物是平等的》翻译《带着蛙鱼去旅行》,与朋友合著图文小说集《复兴公园》。
喜欢美食,喜欢华服,喜欢热闹。个人写作的灵感源于好玩,源于温暖。曾经为《上海一周》、《Luci》、《东方早报》、《女友》、《城市画报》等报刊开设专栏,分别撰写医学、奢侈品、美食、情感、星座等内容。
看了殳俏的专访,看了殳俏的博客,看了殳俏的书。她让吃这件事富有深意,又那么浪漫。隔了这么多年,前些天看她在城市画报的专栏,她对美食和写作的热衷丝毫没有消减。 她写吃,从不拿着自我陶醉的小资情调,她让精致奢侈的法国大餐平易近人,视街边简单价廉的小...
评分人的思想其实很容易控制,但是味蕾却能保持极高的独立性。不管社会如何审查公民如何自我审查,一旦有机会,每一个人仍然会选择饕餮。所以有时候我想,能够自由地吃,或许比能够自由地思考更重要。 理想的厨房应该有一间大大的落地窗,这样就可以把夕阳的余晖连同干花椒叶揉进...
评分最初是在电视上看了关于作者的专访,那已经是去年的事了,前两天在图书馆无意中在新书的架子上看到了他,于是借了回来。 说实话,书中的内容没有电视专访时的内容好看,有那么点小失望,不过对于作者描绘的关于食物的种种还是不自觉得流了口水,作为一本专栏合集性质的...
评分胡椒、巧克力、烤全猪、鹿肉、斯特林烤饼、面条、怀石料理、鲑鱼色拉、蘑菇白酒意面、鹅肝、海苔包饭、猪排饭、花蛤味噌汤、翠蕨倚朱虾、涂满黄油的松饼、咬一口就满嘴鲜红草莓酱的面包圈、小牛肉、咸火腿肉、熏腰子、腊肠、“回到了乡间的童年,想起了把木头桌子压得咯吱咯吱...
评分又是一本在书橱里雪藏6年的书,这本书我带去高中装逼过,带去大学装逼过,去麦当劳装逼过,去外面补课也带着装逼过。现在想来真是有点无地自容,我花了两天就看完的书竟然等了这么多年才入了我的狗眼,真是惭愧。 开始我的“书柜清书计划”后,这本书是我的首选目标。因为我带...
也许是因为专栏的篇幅和供稿时间限制,这书里的文章满是常识和逻辑错误,还有不少对素食者的歧视观念,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本很下饭的书。
评分一般吧,觉得这作者的几本讲饮食的书都散发着浓浓的土财主气息,不会再看了
评分一般
评分读殳俏的写“吃”就是亲切温暖,不用战战兢兢,更不用查阅相关资料,没有高逼格的人生领悟,也没有掉书袋的老生常谈,完全就是吃货与食物的往事。
评分聪明人爱美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