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铁摩尔(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幼年、青年时居住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的研究。
本书对这个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新疆、内蒙古、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地区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我最喜欢书里讲的日本为何不能政征服中国的原因。作者讲的原因是日本在东北只是在地理上而不是历史上继承了满族,日本不能像满族那样利用满洲的中国人及蒙古人去征服中国。日本人的文化水平上对中国人有种天生的自卑感,因为他们相对中国还是劣等民族,因而不能用正常的心态去...
评分 评分近年边疆史再度活跃。这里不想纠缠细节,特别是当牵涉现实政治,就更加复杂。而是聚焦于最高一级结构,在其中又侧重地缘和历史分期,则问题将大幅地简化。 欧亚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组成一个T形,分隔若干大河流域。T形交叉处为葱岭。中国位于东方。...
评分近年边疆史再度活跃。这里不想纠缠细节,特别是当牵涉现实政治,就更加复杂。而是聚焦于最高一级结构,在其中又侧重地缘和历史分期,则问题将大幅地简化。 欧亚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组成一个T形,分隔若干大河流域。T形交叉处为葱岭。中国位于东方。...
评分征服和扩张都是一种想象。游牧民族和汉族所取得的成功,没有一个不产生对自己的反动。 草原民族不能完全征服中国,因为长期侵入中国后,终将变成汉族,留在后面的才继续保持草原生活。同样地,汉族侵入草原太远时,也会脱离中国,加入草原社会,而留在中国的则继续发展中国的生...
经典常常是自己以为读过,耳熟能详,但其实并没有读的书。
评分原來不是只有我覺得翻譯有問題。雖然拉鐵摩爾對於上古史一些觀念可能要修正,但他對邊疆跟邊界的定義,還有游牧民族的起源,中國史在游牧與農耕之間的循環與互動,還有中國的地理環境對於這個文明發展的影響與重要性的論述,都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還是要用力去蕪存菁做筆記!
评分翻译错漏不通之处甚多影响阅读。堪称魏特夫的内亚版孪生子,说是边疆研究,其实基本写成中国地理文明史及二战前后地缘政治研究,动机上观察近现代地缘政治似乎还高于论述边疆与中华文明历史发展,强调日本及西欧美国海上势力入侵中国文明区,并同以苏联为代表的内亚陆权势力发生冲突,以现代工业和铁路为扩展势力的血脉,有可能打破中华文明历史上的边疆—中心势力相互循环的格局,要观察汉族中心如何在此国际格局中维持统一。其中似还带有倾向苏联—共产势力的私货,对于日本占据满洲的历史与地理叙述不尽不实。独特之处一在相对严格地区分了商周以来封建与中央集权帝国的形态与时间界限,二在没有将视角限定在从核心地带往外看边缘地区的华夏中心观,而是把观察箭头交替转换,将边疆视为文明扩展外缘、地理规限中国文明、历史循环开展的场所。
评分2011年年度最爱学术著作,他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在这扇门里我看到了属于09年美好的回忆,12年充满希望的未来!
评分翻译错漏不通之处甚多影响阅读。堪称魏特夫的内亚版孪生子,说是边疆研究,其实基本写成中国地理文明史及二战前后地缘政治研究,动机上观察近现代地缘政治似乎还高于论述边疆与中华文明历史发展,强调日本及西欧美国海上势力入侵中国文明区,并同以苏联为代表的内亚陆权势力发生冲突,以现代工业和铁路为扩展势力的血脉,有可能打破中华文明历史上的边疆—中心势力相互循环的格局,要观察汉族中心如何在此国际格局中维持统一。其中似还带有倾向苏联—共产势力的私货,对于日本占据满洲的历史与地理叙述不尽不实。独特之处一在相对严格地区分了商周以来封建与中央集权帝国的形态与时间界限,二在没有将视角限定在从核心地带往外看边缘地区的华夏中心观,而是把观察箭头交替转换,将边疆视为文明扩展外缘、地理规限中国文明、历史循环开展的场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