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

随想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作者:巴金
出品人:
页数:664
译者:
出版时间:2005-01-01
价格:4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33345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巴金 
  • 随想录 
  • 文革 
  • 回忆录 
  • 随笔 
  • 中国文学 
  • 历史 
  • 散文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孤独的巴金 摩罗 摘自《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6期 在享有盛誉的诸多中国作家中,巴金是最受我尊敬的几个人之一。然而,当我和朋友们聊天时尝试列举本世纪杰出作家时,我竟没有将巴金列入。近年来,除了他翻译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我也一直没有兴致去重读他别的著作。这...  

评分

早就从图书馆借了巴老的《随想录》,一直没有去翻 曾在不同场合听人谈论过这本堪称知识分子良心的巨著,那个时候因为对那段历史的不了解,所以也就只是人家说什么么就是什么。 上周跟师兄瞎扯淡时候谈到为什么国内很少反思那段狂热、荒谬的十年浩劫的作品、思...  

评分

一百五十篇随笔,更像是一百五十篇日记,一百五十次忏悔。 “我就这样给逼着用老人无力的叫喊,用病人间断的叹息,然后用受难者的血泪建立起我的‘文革博物馆’来。”老人的晚年并不幸福,十年文革的梦魇折磨着他,得不到一丝安宁。“我不曾灭亡,却几乎被折磨...  

评分

--转部分文字,写出了我的心声。作者名字不转了,见谅。 在十年文革以后,谁曾站起来承担过一丝责任?中国文人 固然没有,他们重新出山以后,除了哭诉奴才的委屈外,根本不懂得反省。那些非 文人呢?那些直接的责任者呢?又有谁反省过?我不是不懂得文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没...

评分

读完此书, 我知道文学作品的作用 我被作者叙述的事情深深打动了 我的思想得到升华。 这是唯一一部让我心灵震撼的书。 我觉得,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当代很多人缺乏很多东西, 而这本书可以弥补这些缺乏的东西。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女性可能更多会为巴老对亡妻的回忆而动容。看到他说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我没有比她先死时走在回家路上的我眼睛都湿了……

评分

不过就是讲点真话。

评分

真不咋的,但吹嘘的人多啊。可能是因为标杆的作用吧

评分

韩寒指责巴金文字功夫不够不是无的放矢,随想录数百则随笔几乎全用白描,去法国的部分当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多半都可以从容的写出相等质量的东西,可替代性非常强,实际上,随想录最好的章节是回忆文革中逝去的友人和自己行为的数十则,随想录全书就是诚实二字,随想录的价值实际上是在态度方面而非文学价值本身,巴老是在用个人的大师号召力来呼吁社会诚实的正视文革,不回避,不矫饰,这是无比珍贵的态度,但是不能改变随想录80%的篇幅空白无力,质量低劣的现实,也许正如老年路翎所说【鸟在笼子里关久了,出来就不会飞了】文章本身给两星,思想态度加一星

评分

很长很长的忏悔录,读的是合订版,就像巴老自己说的,写的过程很痛苦,因为不断在剖析自己。他能勇敢地面对过去,面对那十年浩劫,面对那时候像“牛”一样的自己,真的是很有勇气。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什么文学技巧,但是确是一颗坦诚的真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