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e Durkheim (1858-1917)塗爾乾(杜爾剋姆、迪爾凱姆),法國社會學傢,社會學的學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齣生於法國孚日省埃皮納爾一個小城鎮的猶太教教士傢庭。幼年曾學習希伯萊文、舊約和猶太教法典。青年時代放棄瞭宗教信仰,走上實證科學的道路。1879年,就學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1882年畢業。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學教書。其間赴德國一年,學習教育學、哲學、倫理學,深受W.馮特實驗心理學的影響。1887~1902年,在波爾多大學教書,並在那裏創建瞭法國第一個教育學和社會學係。1891年,被任命為法國第一位社會學教授。1898年,創建瞭法國《社會學年鑒》。圍繞這一刊物形成瞭一批年輕社會學傢的團體──法國社會學年鑒派。1902年後執教於巴黎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斷瞭這位反戰學者的學術研究,他的兒子和許多學生死於戰場,他受到極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會分工論》(1893)、《社會學方法的規則》(1895)、《自殺論》(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One of Durkheim's most important works, serving as a model in social theory.
迪尔凯姆(旧译涂尔干)法国著名社会学家。 一、我的总结: 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自杀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文中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数据反驳了先前对自杀因素的一些错误认识,批判了以个体心理学解释自杀现象的传统理论,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
評分首先,“人为什么自杀?因为社会太乱了呗”,不论是作为读后感还是作为简介,都歪曲了Durkheim的本意。 Durkheim区分了自杀的三种类型,社会失范导致的自杀仅仅是其中一种。社会太乱固然导致自杀率增加,但社会过于有序,自杀率也随之增高。事实上,自杀率呈波状,社会整合程度...
評分1988年出版的本子,纸页已然泛黄,翻动之间偶然能见到前人留下的印记,淡漠的铅笔痕迹不知经历了多少时光。345页的厚度,讨论的却是最不轻松的话题;用数字解构现象,用科学剖析死亡,杜尔凯姆的智慧灌注在每一行逻辑清晰的思辨反驳中,冷静得有些残酷的笔,却绽放出睿智与...
評分[按]这里摘抄的是一些警句式的观点,并不是为了反映本书对自杀原因的论证。作为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涂尔干在19世纪表现出的高度冷静客观看待社会现象的态度令人叹服。 因为宗教社会不是通过交换和彼此服务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世俗联系包含着种种差别并且是以差别为前提的联...
評分人都有一死,可是自杀却是让人失望甚至痛恨的。几乎所有的正统宗教都严格禁止自杀,国家政权也不例外。可是人类却从来没有消灭过自杀。为什么?这也是作者想知道的。于是研究了并写出此书。 首先作者对自杀下了定义,不光是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叫自杀,有些人为了某种事业(如士...
我隻能說第一次讀還是一知半解,但是印象最深的就是Durkheim建立hypothese和推翻old Hypo、重建新hypo的社會學研究方法。不是嚴格的data analysis的書,但卻是一本邏輯極強的好書。不過真的沒法逐字逐句看完啊,不然我會死。。。。
评分found it in library
评分教材...
评分288頁大段貌似在說我。本來要給五顆星,因為對自殺的方方麵麵的分析不僅有啓發性還很細緻。但是這本一個世紀前的書,有時遣詞造句好似哲學書籍,晦澀難懂。我本來讀書就慢,一直是一個字一個詞讀而不是一目十行飛奔過去,讀的這英文譯本,裏麵生詞也多,有些在現代英語中都不怎麼用瞭。我咬牙切齒!
评分淚,讀瞭一本塗爾乾,還不知道他就是迪爾凱姆。塗氏認為女性自殺較少受到離婚影響的依據“Woman‘s sexual needs have less of a mental character because, generally speaking, her mental life is less developed.”-_-!.....anyway,讀完《自殺論》中“就近取材選擇自殺方式”的理論,再看高樓便有另一番感想瞭,哈哈。(不過書裏最打動我的仍是關於“altruistic suicide”那章,果然因其primitive而較多發生於鄉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