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是医生,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开始文学创作生涯。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余华是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与叶兆言、苏童等人齐名。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李兰去上海看病,而“文革”开始,宋凡平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虐待,但他坚持给病中的妻子写信,隐瞒了事实真相,用想像出的美好生活欺骗着妻子,但最终仍然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李兰为宋凡平守孝,7年不洗头,而李光头和宋钢则在相互照顾中成长……
最近,迷上了余华的书,把兄弟翻出来又看了一遍,对红卫兵的描述仍旧字字扣入我的心房,让我颤栗。我不想讨论那个大时代,我想说的是宋凡平和李兰的爱情。宋凡平在受尽红卫兵极其残酷的凌辱时,仍然写信给他深爱的妻子写信,编织美好的生活,但最后,终究见不到李兰最后一面...
评分大概六年前,我读到余华的《活着》,感慨人生之不幸、人命之脆弱顽强的同时,迷上了这位从牙医转行而来的作家。接着看了他的《许三观卖血迹》、《在细雨中呼喊》,还有一些中短篇,对他的喜爱更是增加不少。余华的中短篇血腥阴冷,长篇残酷幽默,能让我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更...
评分我在前面一篇网志中提到对《兄弟》开头的一些观感,说: 翻了一点,好像有些不大对劲,比以前繁琐了很多。这倒也罢了,那股子讽刺的劲好像使得有些过了,有点张牙舞爪的味道,而且比较肤浅,明显奔着俗道儿去的。不告诉我这是余华的小说,我还真看不出是他写的(除了第一节有...
评分天阴。8点多开始躺在沙发上看《兄弟》。一只三个月的小猫蜷伏在我的身上睡觉。看到200页左右,我起身去了一下WC,猫咪趁机去喝了口水。然后回来,它继续睡,我看完。 哭了两次。第一次,是“爸爸死了”。之后与之有关的细节中,便有眼泪陆续流出,是热泪——奇怪,不知为何,我...
评分现在是零点,没有想到能一口气看完这本书 - 余华的《兄弟(上)》。看完心情是沉重的,就像看完《活着》。与《活着》不同的是当时震撼的是故事的情节,就像有人评论张艺谋导演该剧时所说的,也许是余华的剧本太好了,体现不出张艺谋的水平。看完《兄弟》震撼的是余华的文字,...
李光头是个有意思的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
评分文革那段宋凡平的某些举动有点像电影《美丽人生》;李兰去洗头发我居然猜到头发会变白(在新闻里看到过一次这个奇闻),这点风格有点像《百年孤独》啦。最后,文革真是太恐怖了,完全没人性反人类啊!!
评分文革那段宋凡平的某些举动有点像电影《美丽人生》;李兰去洗头发我居然猜到头发会变白(在新闻里看到过一次这个奇闻),这点风格有点像《百年孤独》啦。最后,文革真是太恐怖了,完全没人性反人类啊!!
评分李光头是个有意思的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
评分一向不喜欢这种熊孩子视角的开头,不过越往后看越觉力道十足,文革期间的描写看得人阵阵发抖。还是更喜欢余华的其他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