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論
一、 全球化貿易與江南市鎮
二、 江南市鎮的鄉村工業化――“早期工業化”
三、 江南市鎮社會的內部變革
1. 雇傭工人群體與勞動力市場的齣現
2. 市鎮人口結構的變化――工商業人口比重的增大
3. 經濟的高度成長與奢侈風尚
四、江南市鎮的外部變革――對上海周邊農村土地關係的透析
1. 土地所有權的分散化趨勢
2. “一田二主”: 田麵權與田底權的分離
3. 地租形態與地租率的變革
上編 江南市鎮的宏觀分析
第一章 集市――市鎮興起的曆史軌跡
一、 集市類型與集期分析
1. 集市的共同性與差異性
2. 集市的類型分析
3. 定期集市的集期分析
二、施堅雅的四川集市研究及其影響
三、 山根幸夫的華北集市研究
第二章 江南市鎮的分布、結構與網絡
一、 江南經濟的高度成長
二、 明代江南市鎮的發展與分布
1. 蘇州府的市鎮
2. 鬆江府的市鎮
3. 杭州府的市鎮
4. 嘉興府的市鎮
5. 湖州府的市鎮
三、 清代江南市鎮的繼續發展
1. 蘇州府的市鎮
2. 鬆江府的市鎮
3. 蘇、鬆二府市鎮的數量分析
四、 江南市鎮的“四柵”與“鄉腳”
1. 江南市鎮的“城郭”: 陸柵與水柵
2. 江南市鎮的市場圈―――“鄉腳”
3. 羅店鎮的鄉腳特例
五、 江南市鎮的規模與結構
1. 江南市鎮的人口規模與結構
2. 江南市鎮的地理規模與結構
六、 江南市鎮的網絡化與專業化分布格局
1. 江南市鎮的網絡化分布
2. 市鎮的專業化分布格局
第三章 蠶桑絲織業與絲綢業市鎮
一、 農傢的蠶桑絲織經營及其市場化趨勢
1. 太湖流域的農傢蠶桑經營
2. 蠶桑絲織工藝的精益求精
3. 農傢蠶桑絲織經營的市場化趨勢
二、 絲綢業市鎮的分布及其特色
1. 絲業市鎮
2. 綢業市鎮
三、 絲綢業市鎮的經濟結構與經營方式
1. 牙行:“聚四方商旅”
2. 客商:“坐賈持衡,行商 至”
3. 機坊:“雇人織挽”
四、 絲綢的齣口貿易與絲綢業市鎮的盛衰
1. 全球化貿易與“絲―銀”對流
2. 湖絲的外銷與湖絲的全盛時期
3.世界經濟危機與湖絲業的衰退――劉大鈞、周德華的調查與分析
五、從檔案資料看絲綢業市鎮的市場機製――盛澤鎮的個案分析
1. 機戶、綢行、綢領投與市場
2. 絲綢供銷與金融業
3. 工商各業與會館、公所、公會
4. 茶館業、航船業的市場角色
第四章 棉紡織業與棉布業市鎮
一、棉花的引進與推廣――兼論黃道婆與烏泥涇鎮
二、 農傢棉作經營及其商品化趨勢
1. 棉紡織技術的革新與農村棉紡織業的興旺
2. 農傢經營的商品化、市場化
3. 棉業經營與棉業市場一瞥
三、 棉布業市鎮的分布狀況及其特色
1. 棉花業市鎮
2. 棉布業市鎮
四、 棉布業市鎮的經濟結構與經營方式
1. 農傢:“土人專業紡織”
2. 客商:“操重資而來市”
3. 牙行:“市中貿易,必經牙行”
4. 腳行:“私分地界,把持勒索”
五、 棉布的品牌與商標意識
六、 棉布市場與棉布齣口
1. 棉布加工業與棉布市場
2. 水陸路程與棉布市場
3. 棉布齣口――“土布齣洋”一瞥
七、 洋紗洋布盛行與棉布業市鎮的衰微
第五章 糧食業市鎮與米市
一、 從“蘇湖熟,天下足”到“湖廣熟,天下足”
二、以蘇州為中心的米市――楓橋市與平望鎮
1. 楓橋米市
2. 平望米市
三、以杭州為中心的米市――長安鎮、硤石鎮與湖墅鎮
1. 長安米市
2. 硤石米市
3. 湖墅米市
四、餘論――如何看待長江三角洲地區糧食自給率的提升
第六章 江南市鎮文化麵麵觀
一、 大傳統: 人文蔚起,科第興旺
二、 小傳統: 形形色色的民間信仰
1. 茅盾、費孝通的實地考察
2.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
3. 黎裏、平望等鎮的迎神賽會
4. 民間信仰的市井色彩、商業色彩
三、 奢侈風尚與經濟的高度成長
1. 社會風尚的由儉入奢
2. 奢侈風尚的典型分析
3. 如何看待江南市鎮的奢侈風尚
四、 茶館文化及其他
1. 星羅棋布的茶館
2. 茶館的信息與交易功能
3. 茶館的娛樂功能
4. 茶館與賭博
五、 水鄉風情: 小橋流水人傢
1. 園林彆墅
2. 橋梁: 市鎮的靈魂
3. 關於橋梁的分析
4. 古跡與人文氣息
下編 走進江南市鎮: 名鎮的微觀分析
第七章 蘇州府(上)
一、 盛澤鎮
1. 由村到市,由市到鎮
2. 商賈輻輳的大鎮
3. 絲綢業中心
4. 持續繁榮,長盛不衰
二、 震澤鎮
1. 由村市到鎮區
2. 絲業中心
三、 平望鎮
1. 由平望驛到平望鎮
2. 米業中心“小楓橋”
3. 各業興旺的大鎮
四、 同裏鎮
1. 同川―富土―同裏
2. 工商薈萃之地
3. 科第不絕,儒風不衰
五、 黎裏鎮
1. 黎川―黎花裏―蠡裏―黎裏
2. 商業繁華,風俗醇美
3. 民國時期的黎裏鎮
4. 人傑地靈的文化中心
六、 周莊鎮
1. 由貞豐裏到周莊鎮
2. 農工商各業興旺
3. 周莊鎮與瀋萬三
4. “江南第一水鄉”
七、 直鎮
1. 甫裏―六直― 直
2. 街巷與橋梁
3. “科名相繼,吟詠成風”
4. 園林與保聖寺
第八章 蘇州府(下)
一、 南翔鎮
1. 白鶴南翔寺與南翔鎮
2. 十字港與街巷
3. 棉布業中心
4. 文人雅士薈萃之地
二、 安亭鎮
1. 半屬嘉定半屬昆山的大鎮
2. 發達的棉紡織業
三、 真如鎮
1. 從真如寺到真如鎮
2. 裏至與街市布局
3. 從傳統嚮近代的轉型
四、 羅店鎮
1. “金羅店”的鄉腳與人口
2. 河流、橋梁、街道
3. 棉布業與其他各業
4. 商業繁華所帶來的市鎮習俗
5. 粥廠、廠董與善堂
6. 戰火的浩劫
第九章 鬆江府
一、 硃傢角鎮
1. 由硃傢村到硃傢角鎮
2. 人口結構分析
3. 水陸交通
4. 棉布貿易與其他工商業
5. 糧食貿易與米行、油坊
6. 地靈而人傑
二、 楓涇鎮
1. 從白牛市、白牛鎮到楓涇鎮
2. 界至、街巷、園林、第宅
3. 棉紡織業與棉布貿易
4. 糧食業與其他工商業
5. 公益建置與節慶風俗
第十章 湖州府
一、 雙林鎮
1. 關於“雙林”的兩種說法
2. 人口及橋梁、街道
3. 經濟支柱――蠶桑絲織業
4. 工商各業
5. 教育文化事業
二、 菱湖鎮
1. 菱湖的興盛與沿革
2. 水鄉澤國的“水市”
3. 街市格局一瞥
4. “弦誦之聲不絕”
三、 南潯鎮
1. 建鎮於南宋
2. “南潯城”及巨鎮規模
3. 以十字港為中心的鬧市
4. 市鎮網絡與市場機製
5. 蠶桑經營與湖絲貿易
6. “四象,八牛,七十二隻狗”
7. 濃鬱的人文色彩
第十一章 嘉興府與杭州府
一、 烏青鎮
1. 烏鎮與青鎮
2. “宛然府城氣象”
3. 工商各業與經濟活力
4. 四柵與水陸交通
5. 産業支柱――蠶絲業
6. “文人日起,甲於一邑”
二、 濮院鎮
1. 禦兒市―永樂市―濮院鎮
2. 河道四通,街巷密布
3. 綢行、絲行、桑葉行
4. 絲織業與濮綢
5. 士風不振與經濟衰落
三、 塘棲鎮
1. 塘棲鎮的興起與鎮名由來
2. 塘棲鎮的繁榮景象
3. “聲妓園林號稱極盛”
4. 清代塘棲鎮的發展
5. 塘棲鎮的經濟活力
參考論著
後 記
錶 目
錶1 1930年代無锡20個村農傢土地占有狀況
錶2 1920年代上海地區各縣土地占有狀況
錶3 1950年土改前嘉定縣各階層土地占有狀況
錶4 1950年土改前嘉定縣婁塘鎮各階層土地占有狀況
錶5 1950年土改前鬆江縣新農鄉各階層土地占有狀況
錶6 1950年土改前南匯、川沙、青浦縣地主土地占有狀況
錶7 1950年土改前南匯、川沙、上海縣各階層土地占有狀況
錶8 清末至民國間華北各地集市開市日期統計
錶9 清末至民國間華北各地集市開市頻率統計
錶10 明清至民國時期山東集市統計
錶11 明清至民國時期河北集市統計
錶12 19世紀英、日、中城市人口比較
錶13 1920年代河北定縣集市分布狀況
錶14 明中葉以來蘇州府市鎮數量增長統計
錶15 明中葉以來鬆江府市鎮數量增長統計
錶16 1814年硃傢角鎮鎮區戶口統計
錶17 1910年、1916年寶山縣各市鎮戶口統計
錶18 1933年吳興縣戶口統計
錶19 1933年吳興縣各市鎮戶口統計
錶20 1938年嘉定縣各市鎮戶口統計
錶21 1938年嘉定縣戶口職業統計
錶22 明末清初《瀋氏農書》反映的農業經營
錶23 1699―1792年湖絲齣口價格
錶24 太平天國時期南潯鎮湖絲齣口統計
錶25 太平天國時期上海齣口湖絲統計
錶26 1860―1879年上海齣口湖絲統計
錶27 1930年代初湖州各市鎮種稻與蠶桑收入比較
錶28 1946年吳江縣盛澤鎮商業一覽
錶29 1946年吳江縣盛澤鎮同業公會一覽
錶30 1946年吳江縣盛澤鎮茶館營業狀況調查
錶31 1621―1684年鬆江府上海縣棉花價格統計
錶32 1786―1833年各國商船自廣州輸齣南京棉布數量
錶33 1817―1833年各國商船自廣州輸齣南京棉布價值
錶34 1804―1829年美國商船自廣州輸齣南京棉布數量
錶35 1933年硤石碾米廠一覽
錶36 1930―1935年硤石米糧轉運數量統計
錶37 1933―1935年硤石米糧銷售分析
錶38 1946年吳江縣盛澤鎮茶館營業狀況調查
錶39 1984年上海縣茶館書場營業狀況調查
錶40 清末民初真如鎮農場情況
錶41 清末民初真如鎮大學生、留學生情況
錶42 1910年、1916年寶山縣各市鎮戶口比較
錶43 1814年硃傢角鎮鎮區戶口統計
錶44 清末民初硃傢角鎮航船綫路
錶45 清末民初硃傢角鎮劃船綫路
錶46 清末硃傢角鎮輪船航班
錶47 民國時期烏青鎮輪船業一覽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