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 1932年出生于意大利的亚历山德里亚。博洛尼亚大学符号学教授。
艾柯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艾柯极为博学多才,他的作品有140多种,横跨多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都有经典性的建树。艾柯还是位积极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为多家报纸撰写专栏,透过日常小事进行社会批评。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许多家庭都会收藏他的作品,无论读懂或读不懂。
Satirical essays in which Eco pokes fun at the oversophisticated, the overacademic, and the overintellectual and makes penetrating comments about our modern mass culture and the elitist avant-garde. "A scintillating collection of writings" (Los Angeles Times). Translated by William Weaver. A Helen and Kurt Wolff Book
以前经常看Eco,引用Eco。都在我的论文里。关于符号学的论文引用最多的就是罗兰·巴特和Eco。 译者说欧洲知识分子以书架上放一本Eco为荣。那我认识的欧洲知识分子书架上可不止一本Eco。 Eco的这本书我却是第一次读。
评分这是我看的安伯托•艾柯的第二本书,三年前还看过他的《带着鲑鱼去旅行》。有意思的是,这两本书,《误读》写于1963年,《带着鲑鱼去旅行》写于1992年,它们的意大利原版书名分别是《小记事》和《小记事Ⅱ》。这书名,正反应了安伯托•艾柯的写作风格,善于用日常小事刺激...
评分玄子/文 戏谑的力量 拥有的第一本安伯托艾柯的书是那本小且不厚的《误读》,开篇《乃莉塔》是对《洛丽塔》的另类解读,它不同于1991年意大利小说家劳拉格里马尔迪的《包法利先生》或者里普利的《乱世佳人续集》,这两本是承了原作的余荫,并因此大赚稿费,当然它们并不是此类...
评分这是我看的安伯托•艾柯的第二本书,三年前还看过他的《带着鲑鱼去旅行》。有意思的是,这两本书,《误读》写于1963年,《带着鲑鱼去旅行》写于1992年,它们的意大利原版书名分别是《小记事》和《小记事Ⅱ》。这书名,正反应了安伯托•艾柯的写作风格,善于用日常小事刺激...
评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句话,很多时候是被用来说明,对于一位作家,一个成功的人物塑造总要呈现出更多侧面考察的可能,从而使得同一人物会在不同的人眼中产生不同的形象。然而事实上,这句话同样揭示了“阅读”这一行为的本质——它并不是一种单向的行为,...
正如这篇书评所言http://lily.wuxinan.net/archives/381,没有任何注释的这个版本是很难看懂、抓不住笑点的。 不过记住了两个生词一种文体:pastiche/parody 窃以为,这本书有很强的博尔赫斯的影子。不过Eco本来就是Borges的粉丝,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
评分If I can remember where I put the book...
评分If you have ever read Lolita, the short opening parody "Granita" may be the funniest thing you'll have ever read.
评分If I can remember where I put the book...
评分正如这篇书评所言http://lily.wuxinan.net/archives/381,没有任何注释的这个版本是很难看懂、抓不住笑点的。 不过记住了两个生词一种文体:pastiche/parody 窃以为,这本书有很强的博尔赫斯的影子。不过Eco本来就是Borges的粉丝,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