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1870年),英国小说家,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 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考坡菲》(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戏谑的悲剧 ——读狄更斯《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后者虽然颇具悲天悯人的道德色彩,但不免忽略了狄更斯小说中充斥的幽默戏谑。 粗鄙的市井俚语,各怀心事的尴尬对话,或是人物委琐内心的细微揭示,穿插在匹普大起大落的命运间歇,一次次叫人忍俊不禁。...
评分戏谑的悲剧 ——读狄更斯《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后者虽然颇具悲天悯人的道德色彩,但不免忽略了狄更斯小说中充斥的幽默戏谑。 粗鄙的市井俚语,各怀心事的尴尬对话,或是人物委琐内心的细微揭示,穿插在匹普大起大落的命运间歇,一次次叫人忍俊不禁。...
评分一.“是的,为了埃斯苔娜。” 郝维仙小姐披着新娘的婚纱,坐在轮椅上,依旧面对着布满了蜘蛛网的结婚蛋糕。几十年过去了,郝维仙小姐的时钟,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 盼望着新郎,就像人们等待着永远不会到来的戈多。。。 和狄更斯...
评分相比武侠、言情小说,世界名著看得实在少了点。印象最深的是,每次从图书馆借了名著回来,看了一点以后(有时候只有几页),就搁在抽屉了。不知过了多久,发现书快到期了,才又拿起来看。大体来说,名著的头总是给人感觉很慢——我的意思是没有商业小说那么有特别吸引人的开...
造化弄人
评分其实在网上找到的译本翻译的不好,所以去图书馆找了找,没想到还能找到96年的原本,书况还算不错,读了一下,很明显的狄更斯痕迹,环境描写十分出色,人物塑造也十分有个性,但在情节上不是特别连贯,而且第一人称的描写太有主观性,不是很客观!在年少时挥霍玩乐,在年老时也总会有一个人在等着你!
评分关于结尾,自己有些奇怪的想法,如果皮普一直待在国外,我希望他在国外的某次旅行中遇见埃斯苔娜,在新的国度重新开始,如果皮普回来,倒希望他买下了那个老宅子的地,盖起了房子,独自与乔和他的家人生活在一起,再没有埃斯苔娜的消息。
评分还是高中有上机阅读课时候接触的一本书呢,后来断断续续通过大头的MP4英文版,最后终于在大学的时候读完了。有时候都和《雾都孤儿》里的内容混了,虽然那时候读的是简版,但里面的许多情节却依旧深刻,比如主人公当时一起劳作的善解人意的姑娘最后嫁给了老实本分的铁匠,比如老富婆对主人公的喜爱和怪异的性格,还有最后主人公终于和高冷艳的妹子终成眷属等等,尤其最后主人公所谓的“远大前程”因为“资助人”的关系而最终破灭。现在想来,那个年代的人,想要拥有并实现一个远大的前程是多么的不易。纷繁复杂,一直以为《远大前程》和《孤星血泪》是两本书的我,今天不会搞混了
评分也许从pip一开始那次胆颤心惊的偷盗开始 他的远大前程就注定了 pip原本和joe和biddy相依为命 estella的出现却把pip引上了那条不可思议的道路 虽然曾经迷失 最后回到初开始的地方 对herbert的帮助 诠释了最终的因果循环吧 ps 有时间补下原著 这个版本的翻译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