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1976),原名玉堂,福建龙溪人。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19年去美国留学;后转赴德国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归国,任北京大学英文教授。1932年起,编辑《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抗战开始后,赴美国任教,并从事写作活动。著有《翦拂集》、《大荒集》等。
《林语堂散文》中林语堂的人生哲学亦如他的社会观、政治观和历史观一样复杂。林语堂自幼耳濡目染于“亲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他念的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教会办的学校;宗教观念深铭其心。以后长期生活在西方文化环境,受到系统的西方文化熏陶,而又对中国的儒、道、佛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因而他在理解中国的传统和现实、选择人生时,往往带着西洋绅士的头脑和眼光。
浮躁的时候就是灵魂感到饥饿的时候,生活变得平淡无奇,就像一餐无味的饭让人不忍食之。这个时候细心的调味,就变得格外重要。 我总是动不动就去审视自己的灵魂,窥探那心灵的深渊,不知道那深渊有没有回我以凝视?当灵魂处于混沌的状态时,身体的力量也就无法从一处凝聚并迸发...
评分知道林先生是在很多年前 那个时候对他不是很了解 于是买了一本先生的个人传记 看后 不自觉的敬仰先生的为人和机智 也看过林先生写的小说和散文 总是觉得散文比小说来的更加真实和好看些 就如我一直坚持 如果需要了解一个作者的文章 那么一定要先看作者的个人传记开始 这样的才...
评分她允许我在床上抽烟 ——重读林语堂之二 文/张素闻 曾有人问林语堂:“林博士,你的婚姻没问题吗?”林语堂答:没问题,她允许我在床上抽烟。他们的女儿回忆:父亲常为他心爱的烟斗而发狂。没有他的烟斗他便做不来任何的事。有时当他放下他的烟斗或忘了放在什么地方,他...
评分林老师的作品给人的干净是大气不失细腻。一直中西兼修的林老师,他的作品现在读来,还是那么合适,没有丝毫和时代脱节的感觉。我想 有思想的东西就是有长久生命的。林老师的大气,可以用挥墨做剑,与精神主义,唯心主义PK不会像某些读过几年洋文,就连放个屁,喝口水都要悟出个...
评分这些天过得浑浑噩噩---生活过于悠闲导致的节律失调,看来还得抽出一点时间来得读点散文,陶冶心情、养生静心。 说起自己的阅读史,第一本应该是一本在家里旧书堆里翻出来的很红很革命的大跃进时期的《欧阳海之歌》,这个”革命浪漫主义“对我的影响可不小---直接导致我...
2009.1.1
评分The author frequently quotes lines from classical literature, it would be nicer if he had noted the origin of the lines and explain how the quotation fits his argument. Most of the time he hurls recondite verses without any consideration for the reader-audience's possible bafflement. His writing is consisted of sheer private opinions, not knowledge
评分我大概看的不是这本,大学图书馆里读的,觉得他的文字很不错,深刻又吸引人,很有自己的风格
评分又见大师。
评分这本书是从后往前读的,前面十来篇没读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