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學傢和精神分析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立者。早年曾和弗洛伊德閤作,後來,上於觀點的不同,兩人的關係終於宣告破裂。榮格和弗洛伊德的觀點主要有三點分歧。首先是對裏比多概念的解釋,弗洛伊德認為裏比多是性能量,早年裏比多衝動受到傷害會引起終生的後果。榮格認為裏比是一種廣泛的生命能量,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錶現形式。第二點分歧在於榮格反對弗洛伊德關於人格為童年早期經驗所決定的看法。榮格認為,人格在後半生能由未來的希望引導而塑造和改變。以上分歧的發展導緻兩人對人性本身看法上的原則分歧。榮格更強調精神的先定傾嚮,反對弗洛伊德的自然主義立場,認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負,不限於弗洛伊德在人的本性中所發現的那些黑暗勢力。
榮格的人格理論包括三個層次:
1 意識或自我
2 個人潛意識
3 集體潛意識
他提齣內傾和外傾的心理類型,原型和作為人格核心的本性等都已成為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對哲學和文學研究也有深刻的影響。榮可著作極豐,全集共19捲,其中捲6至捲9是他理論體係的主乾,包括心理類型、心理結構和動力,原型與集體潛意識等方麵的研究。
榮格說:我的一生是一個潛意識充分發揮的故事……這種罕有旅程的誠摯傳記,記錄他終生無止盡的睏惑、疑沮與不快樂,完成瞭一本深具思想史意義的獨特自傳。生命就像以根莖來延續生命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見、深藏於根莖的;露齣地麵的部分生命,隻能延續一個夏季,然後凋謝。然而,我從未失去的是埋藏於內心深處的潛意識,它持續地在永恒的流動中生存;我的夢境、各種幻覺猶如火紅的岩漿,於是,我欲加工的生命在其中被賦予瞭形狀。
“在撰写自传的那几年里,荣格也经历着变化和客观化的过程。随着每一章的写就,他离自己也越来越远,越来越看清了他的生活和著作的意义,最后终于做到了隔火观望。” ——阿尼拉•杰菲(《前言》) 荣格在《探讨潜意识》中,记述了他幻觉中出现的形象:以利亚、莎乐美、一条...
評分荣格认为。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应该去表现原始意象,也就是所谓集体无意识状态下的“虚”。他没用虚,也没用空这样的“实词”来定义这种意象。但我想,这种原始的混沌,就是虚空了。荣格认为。原始意象具有集体的,超越时空的强大力量(所以常常失控?)是一种人类审美力量的积...
評分作为一本传记,我想要了解的是,为什么荣格可以,为什么就要是他?还想要了解他是如何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一个作为心理学大家的使命,想要了解他的成长历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可是,在这本书里得到的答案就是不可复制。 荣格自3岁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梦的记忆,而且是那种“有意...
評分在遇到荣格之前,我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会有一种爱可以超越男女之爱!这种感觉很奇妙,从这个时候,我知道那个爱不仅仅只是世俗之爱! 这份爱会带来了解!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下意识在生存,从来都不曾有过对于内在的了解!人并不了解自己,但是当有人看到另一个跟自己有着相似经...
翻譯的很生澀。
评分你象一麵鏡子,反映著我的本性,讓我相信我的人生必然充滿熱烈地與你聯係在一起,你散布的巨大能量小點,將照亮我迴傢的路。
评分我還是覺得心理學傢和騙子很像。還是真本來就是一種幻像?
评分這本自傳不同於一般傳記,乃是對於心靈曆程的追溯與記錄,這完全符閤傳主心理學宗師的崇高聲譽;一個人能突破強大傳統觀念的力量,深入到自己內心世界去發現其中的結構,實在匪夷所思,從這個意義上說榮格是真正的智者;此書可以作為入門書讀,隻是太多細節不能明瞭,有待通過閱讀大師等身之作來逐漸消化瞭
评分生命就像以根莖來延續生命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見、深藏於根莖的;露齣地麵的部分生命,隻能延續一個夏季,然後凋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