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乌斯·伏契克(1903年2月23日-1943年9月8日)
1903年2月23日,伏契克诞生在布拉格工业区的一个工人家庭。他从小喜欢戏剧,上中学时就开始搞文学创作,后来进入布拉格大学文学院攻读文学。由于家境贫寒,他一边学习,一边给人补习,还在建筑工地上当过工人。在大学里,他刻苦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青少年时期的伏契克就是非分明,热爱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憎恶反动的、贪得无厌的资产阶级。
1921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刚刚成立,18岁的伏契克就加入了党的队伍。他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捷共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该报驻苏记者和党的文化刊物《创造》主编等职。1929年,他在参加北捷克煤矿工人大罢工时,撰文深刻地揭露和控诉资本主义给工人带来失业、贫困和死亡的罪恶。他把报刊作为工人阶级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武器。希特勒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伏契克在布拉格等地从事反抗纳粹占领的地下活动。1941年初,捷共第一届地下中央委员会遭到敌人的破坏,他参与了组建第二届地下中央和领导人民反占领斗争的工作,为把自己的祖国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下解放出来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后来,伏契克不幸被德国盖世太保逮捕。在狱中,他在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杀害的情况下,写下了《绞刑架下的报告》这部不朽著作。该书通篇正气浩然,光彩照人。伏契克敢于藐视暴敌、顽强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他为了维护人民利益、保卫组织和同志安全而不惜赴汤蹈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坚信敌人终将覆灭、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都在书中得到了充分反映。这部作品后来被译成八十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发行,成为全世界进步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早在50年代初,就在我国出版,许多年来,它一直在我国青年中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伏契克在狱中经受了种种非人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1943年9月8日,他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40岁。
作品的手稿共167页,稿纸规格不一,文字篇幅各异,它们是在沦陷时期由庞克拉茨监狱的看守们秘密带出来的。此次出版的《报告》首次完全按照作者的一张张便条式的手稿原样进行排版,恢复或补充了在以往版本中被删改的文字或段落。新更正或补充的部分均用黑体字来标明。<br> 《报告》第十版以前的版本中均缺手稿的第91页,直到后来才找到了这一页。<br> 此次出版的策划者们有意保留作者写作的那个时代所要
家里的这个,不知道是哪年的译本,在书店淘书时候翻到的,厚度还没有三分之一厘米厚,但是读在字里行间的感觉,不管意识形态的争斗,但是那种从字面上跃然而出的真实感,就足够让人感动了。 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信念,在刚刚受了刑,或许在频临死亡的状况下,微笑着写下的字。
评分“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 ——《绞刑架下的报告》 这是一个被忘记的人。人们只在曾经一度的历史浪潮中谈论他,谈论他的精神,他作为旗帜的象征意义。而他本身如片影,在现代与后现代的隐性极权时代下失去意义。 作为革命者,伏契克也曾一度是国内革命的精神...
评分对于伏契克,我很真诚的说:他有一颗伟大的灵魂!文中让我动容的不只是他所遭受的各种酷刑,最让我感到敬仰的是他在时时面对酷刑和死亡的情况下还满怀感激和爱意。他在布拉格庞克拉茨纳粹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被监禁了四百一十一天,一九四三年九月八日被杀害于柏林的勃洛琛斯狱...
评分审讯者带伏契克去看暮色苍茫的布拉格。“它是多么美啊!纵使你不在人间了,它也依旧这样美…”他诱惑着他。在伏契克眼中,“夏天的傍晚,布拉格已经散发着初秋的气息”,或是在行驶的囚车中偷偷看到的更早的时光:“那是在美丽的六月里,空气中弥漫着菩提树和迟开的槐花的芳香...
评分伏契克刚被捕入狱时说:“我热爱生活,为了生活变得更美好,我加入了战斗。” 这是所有革命战士战斗的初衷吧? 毛泽东曾题诗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尼泊尔前国王马拉享德说:“牺牲的热血,我们也会有。” 新世界的日出是因为无数人用生命和鲜血驱逐了...
理想总与现实有出入
评分瞧,我的戏也快收场了。我已经写不完了。我无从知道它的结局。这已经不是戏。这是生活。 生活里是没有观众的。 幕已经揭开。 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
评分二六七号牢房在歌唱……
评分瞧,我的戏也快收场了。我已经写不完了。我无从知道它的结局。这已经不是戏。这是生活。 生活里是没有观众的。 幕已经揭开。 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
评分信仰本身如此坚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