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設計 工業設計 工程 建築 designthinking 美國 閑閑看看 工程設計
发表于2025-02-04
設計,人類的本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設計是人類的本性》(《To Engineer is Human》,1985)是亨利•波卓斯基的第一本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正是這本書奠定瞭他以失敗分析作為研究方法的基礎,通過後來一係列著作的進一步豐富,逐步完善瞭他所擅長的失敗分析方法。
本書主要記述瞭一些設計上的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不僅包括堪薩斯市凱悅酒店的兩座人行天橋的倒塌、偉大的水晶宮和至高無比的維多利亞建築、塔科馬海峽吊橋的巨大失敗、布魯剋林大橋的成功、金字塔形製的演變等大型的案例;還包括作者孩子玩具、妻子所用刀叉等身邊的案例。作者主要想通過一些案例的講述,說明設計是什麼和怎樣設計的問題。
作者通過分析指齣:設計是由無數的假設或者說選擇組成的,永遠都有齣現失誤的可能,作為設計師要學會關注細節,善於在成功中看到失敗,對已經齣現的失敗作齣分析是很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意義,要在失敗中吸取經驗,穩步改善,並盡力避免失敗的再次發生。這種失敗分析的方法,後來進一步演化為《器具的進化》中設計的動因之一“缺點論”的觀點。這本書同樣體現瞭他分析問題的視角與方法的獨特性。
亨利•波卓斯基(Henry Petroski),美國杜剋大學土木工程、曆史學教授,特彆擅長於事故分析,被《剋科斯評論》(Kirkus Reviews)譽為“科技的桂冠詩人”,2006年榮獲美國曆史悠久且最富盛名的工程奬項之一——華盛頓奬(Washington Award)。他曾在《美國科學傢》(American Scientist)雜誌中,持續為大眾撰寫工程設計與文化研究的專欄,也為《紐約時代》雜誌(The 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撰寫一些非工程類文章。他曾受邀參加美國國傢公共電颱(National Public Radio)、今日秀(Today Show)節目和吉姆萊勒新聞時間(News Hour with Jim Lehrer)的專訪。
其他重要著作有《鉛筆:一個設計與環境的曆史》(The Pencil: A History of Design and Circumstance)和《超越設計:散論及其他非方程式計算的嘗試》(Beyond Engineering: Essays and Other Attempts to Figure without Equations)。波卓斯基通過對事故分析的案例、不同文化背景器物形態的差異比較,以及對器物創造、演進過程的梳理,富有創造性地闡述齣抽象的設計基本問題;另一方麵,他多采用以小見大的研究方法,通過一些經常被人們忽視的小物件來揭示設計的基本問題。
2019-06-18:亨利•波卓斯基的第一本書,初版寫於1985年。1)比較難得是以失敗分析作為研究方法,討論工程行業的設計問題。觀點是:設計不可避免失誤,設計師要關注細節,設計的本質就是對失敗的改善。2)喬治•桑塔亞那:“進步,遠非錶現為改變,而取決於好記性……那些不能記住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
評分2014年03月30日~31日
評分很大眾的一本書 可以讓外行人對於工程事故同時增加批判以及寬容的眼光 知道什麼是不可原諒的疏忽 哪些是無可避免的創新局限 作為這個世界的小小螺絲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認真謹慎地運作那該多好 可惜就像無可避免地復雜因素 任何一個稍作疏忽地螺絲都可能齣錯 也許有些錯誤不值一提 但隻希望至少在那些重要位置 甚至關乎性命所在的螺絲們能夠自知其所擔負的責任
評分因為以為講的是廣義設計學相關,所以試讀瞭幾個章節,主要還是工程設計上的失敗成功等等,沒看完不知如何評判價值,但是作者的言辭通俗,譯者翻譯流暢,覺得還是值得一提的。另,這本書歸於藝術,讓我有些不能理解。
評分很大眾的一本書 可以讓外行人對於工程事故同時增加批判以及寬容的眼光 知道什麼是不可原諒的疏忽 哪些是無可避免的創新局限 作為這個世界的小小螺絲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認真謹慎地運作那該多好 可惜就像無可避免地復雜因素 任何一個稍作疏忽地螺絲都可能齣錯 也許有些錯誤不值一提 但隻希望至少在那些重要位置 甚至關乎性命所在的螺絲們能夠自知其所擔負的責任
在网上一片文章中看到作者的一本书《宽恕设计:理解失败》,里面列举了很多大型工程垮塌的事例,却没有搜到,有人知道不? 。 ...
評分不适合工科人,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些工科最基础的知识,涉及设计的篇幅几乎看不出来,与本书书名相差甚远,虽然翻译花大量篇幅讨论作者的功绩以及在这方面的成就,但还是弥补不了本书在内容上的缺陷。 不适合工科人,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些工科最基础的知识,涉及设计的篇幅几乎看不...
評分即便是一位工程背景的设计师,作者的写作却是如此感性。他会从孩子蹒跚学步告诉大家跌倒是成长的一部分——对过往失败的分析是设计永恒的动力。他会帮我们记起计算机出现前的工具,对他来说是计算尺,对我们来说是算盘,但他会在梳理中发现,技术的进步反而给我们带来不可控的...
評分即便是一位工程背景的设计师,作者的写作却是如此感性。他会从孩子蹒跚学步告诉大家跌倒是成长的一部分——对过往失败的分析是设计永恒的动力。他会帮我们记起计算机出现前的工具,对他来说是计算尺,对我们来说是算盘,但他会在梳理中发现,技术的进步反而给我们带来不可控的...
評分2星不是给Petroski的,是给翻译的。之前读过《器具的进化》和《铅笔》,于是冲着Petroski的书就去了。扫了一遍目录发现主要与工程设计和结构力学相关,纳闷中。再仔细一看封面,标题原文为“To enginneer is human”。好吧,就怪我没好好看英文标题,还以为是产品设计相关的,...
設計,人類的本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