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品钦是个颇具特色的作家。他从不抛头露面,却始终为文学界和公众所关注;他很少与人交往,似乎游离于社会之外,所写的作品却全是面向社会现实、关心人类状况的;尽管他对自己的作品是否得奖并不关心,但他的主要作品都获得了奖项或好评。
品钦对自己的身世和生平似乎讳莫如深,他不像其他作家一样在作品封套的内页上刊有肖像,他在大学的新生登记表上也无照片,学校所保存的他的成绩报告单竟然莫名其妙地不翼而飞,他在部队的服役记录也因位于圣路易斯的海军办公室的爆炸而被焚毁。于是人们对于品钦只有一个简要的了解。托马斯·品钦于1937年5月8日生于纽约州长岛,在美国海军服役过两年,1958年去康奈尔大学主修工程学,后转到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在纽约市内的格林尼治村住了一年,后去华盛顿州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公司内部报刊室负责技术性写作。毫无疑问,他在美国海军中的生活经历、在大学中所学的工程学的有关知识、在格林尼治村的所见所闻和在波音公司工作中所获得的科技信息,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之后他去墨西哥完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1963年发表了《V.》,从此走上了专业作家之路。
《V.》描写的人物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各自取不同的生存姿态,整部小说就像一个生活的万花筒。小说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展示了纷繁多样的场景或事件,然而所有的场景和事件都遵循着熵这条主线变化和发展,这影射着社会的涣散和无序,人类的盲目和无奈。阅毕小说,掩卷沉思,读者会深刻地感受到小说表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无可避免地走向热寂的历史。
品钦的这部小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颇具代表性。当时美国的小说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变,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派。不少作家审视历史,觉得世界脱节出轨了,美国内外交困,问题成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荒唐怪诞的现象比比皆是,人的自由意志已经丧失,人的个性和自我日渐消亡。这样的时代产生不了正剧,作家只能用一种近乎滑稽嘲弄的喜剧来表达人类生存状态的悲剧性的荒谬,这也就是黑色幽默。荒诞派作家往往反剧正写,一脸严肃地描写卑微琐屑的芸芸众生。小说中这些人物企图在混乱不堪的世界中发现或建立秩序,在杂乱无章的生活中寻觅或想像出意义来,而读者在对他们无用的努力发笑的同时,又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们的困惑、沮丧、痛苦和空虚。
品钦在《V.》中刻画了人类社会中的熵增值现象,表明人生种种追求的平庸和虚幻,暗示世界在奔向热寂。但品钦并没有宣扬虚无主义和末日思想。他的目的显然在于将人类的病态与异化放大了展示给读者看,从而引起他们的惊怖和警醒,以求自救救人,匡时救世。对于中国读者而言,阅读这部小说除了能使我们对美国社会有所了解之外,当也能促使我们自思;而品钦的后现代主义的叙述技巧和黑色幽默的手法对我们也不无启迪,会使我们的阅读过程充满新奇和愉悦。
决定是否要阅读“V”之前可以阅读一下这则小故事(就类似超市里的试吃活动)(我是在很久以前某人的广播里看到的,但是找不到了,于是只好痛苦的自己打了一遍) 一个男孩生下来在该生肚脐眼的地方却有一颗金色的螺钉。二十年来他在世界各地找医生和专家治疗,要除去那颗螺钉,...
评分thomas pynchon 的 处女作 v 它讲了什么 谁知道 什么是 v 啊 傻瓜问题 所有人下意识都会问到的哦 呵呵 作者肯定不会告诉你的哦 虽然我比较喜欢这样一个解释 就是 v 是一个充满巧合的国度 由一个神秘的部门管理 它们的间谍经常在这个世纪的街道上出没。。。 整篇小说人物凋杂...
评分在这个梦里,他像往常一样独自一人。晚上在空荡荡的街上 行走,但他的视觉活跃。只能是在晚间在那条街上。街灯照着消 防龙头,使它们稳定地泛着微光;窨井盖四散在街上。这儿那儿 有着霓虹灯招牌,拼出的词他醒来就不会再记得。 不知怎么的,这一切与他曾听到过的一个...
评分如果能在读《万有引力之虹》之前读一下《V.》就好了,至少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况且皮格.博丁、魏斯曼、蒙多根,还有间谍们、一战、二战、非洲的大屠杀,这些在《万》里的元素已经登场,仿佛品钦脑子中的确实存在着一个完整的世界,他可以随意取一块来构成他的某部作品。 当然...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阅读起来极为晦涩。导言提到,小说的情节“无法用几句话来归纳表述,故事的叙述者不是单一确定的人,叙述的过程可以随时中断作时空跨越”。这种另类的叙述方式在第三章首次全景展露,我个人阅读到一半才缓过神来,为此专门读了二遍,豆瓣写出来略作整理。也给...
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等名作也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由于品钦作品的特点,有兴趣的还是去弄英文版看吧,说不定更清楚一些.如果诺贝尔文学奖能被发给美国人,也快轮到他了.
评分斯坦西尔的单桅小帆船,想起这本书就怕
评分神人神书。
评分1.之所以难以进入是在于其叙述者的不确定性以及叙事过程中不断跳跃着时空的随意性;要求读者如斯坦西尔一般无时无刻地进行“人格的强制错位”,安于作者所设立的人物或行动轨迹。2.关于V的多重意指:V.这一神秘人物;表面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内里却完全空洞的维苏;普鲁费恩和斯坦西尔这两条注定碰撞的矢量线;普鲁费恩如溜溜球般的生活轨迹;叙述从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不断跳跃到过去(前后两次世界大战)并返回的手法等。3.唯一的变化是走向死亡,迟早我们都将腐朽。4.对于目光锐利而能超越虚构的连贯性、虚构的因果关系和虚构的具有理智并起教化作用的历史的人而言,要偿付的却没有那么多。5.尽管难懂,却通篇诗意,随处可寻;并一脸严肃地书写那些荒谬事(如捕杀鳄鱼,向老鼠布道),使整个阅读过程“充满新奇和愉悦”。
评分作为创意写作的老师,品钦以身作则,只是这小说略有匠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