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代·代表作

中间代·代表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薛忆沩,湖南长沙人。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计算机)学士学位,从蒙特利尔大学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2006年至2007年为《南方周末》及《随笔》杂志撰写读书专栏,2009年至2010年任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曾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出版有长篇小说《遗弃》和《白求恩的孩子们》(台湾版),小说集《流动的房间》、《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和《不肯离去的海豚》,随笔集《文学的祖国》、《一个年代的副本》和《与马可•波罗同行》。

苗炜,1968年出生,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已出版《有想法没办法》、《五魁首》、《让我去那花花世界》、《除非灵魂拍手作歌》,《黑夜飞行》为其最新小说集。

冯唐,1971年生于北京。作家,前麦肯锡合伙人、前妇科大夫。著有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北京》、《欢喜》、《不二》,散文集《猪和蝴蝶》、《活着活着就老了》。

阿丁,男,1972年生于保定。前麻醉医师、前记者、编辑,曾供职新京报,嗜好写字。即将出版长篇小说《无尾狗》。

路内,1973年生,现居上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云中人》。

李师江,1974年生于福建,1997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诗人、小说家。在台湾地区出版《比爱情更假》、《肉》、《她们都挺棒的》等四部作品,在大陆出版长篇小说《逍遥游》,获得2006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推出长篇力作《福寿春》。2010年出版的长篇《中文系》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大学生活为背景,对大学生活、大学体制以及大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

柴春芽,1975年出生于甘肃陇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1999年毕业于西北师大政法系。曾任《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和《南方周末》驻京摄影师。 2005年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一个高山牧场义务执教,执教期间完成大型纪实摄影《戈麦高地上的康巴》。著有小说《西藏流浪记》、《西藏红羊皮书》和《祖母阿依玛第七伏藏书》。自编自导独立电影《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

瓦当,1975年11月出生,作家、出版人,著有长篇小说《到世界上去》、《漫漫无声》、《在人世的悲伤》,中短篇小说集《多情犯》、《去小姨家》等。

阿乙,江西瑞昌人,生于1976年。毕业于警校,曾做过警察、编辑等工作,担任过《天南》文学双月刊执行主编,现为出版公司文学主编。已出版短篇小说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随笔集《寡人》,长篇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曾当选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并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联合文学20名40岁以下华文青年作家。

曹寇,1977年生。出版小说集《操》、《喜欢死了》、《越来越》和《屋顶长的一棵树》,长篇小说《萨达姆时期的生活》,随笔集《生活片》(将出)。现居南京。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薛忆沩
出品人:
页数:228
译者:
出版时间:2012-6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0206991
丛书系列:铁葫芦·小说馆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学 
  • 短篇小说 
  • 铁葫芦 
  • 小说 
  • 代表作·中间代 
  • 文学 
  • 短篇 
  • 冯唐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代表作•中间代》,十位中国文坛活跃的青年作家自选最满意短篇小说。他们多为“70后”,作品个性鲜明。他们没有赶上文学爆炸的好时代,也没有成为文学市场的青春偶像,但这不妨碍他们写出优秀的作品。他们正挑起中国文学的大梁。

《代表作•中间代》是铁葫芦图书“代表作”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收录了中国文坛十位最活跃的青年男性作家目前自选最满意的短篇小说,即“代表作”。他们分别是薛忆沩、苗炜、冯唐、阿丁、路内、李师江、柴春芽、瓦当、阿乙和曹寇十位作家。

本书作者多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常被定义为“70后”,我们定义为“中间代”。在体制和商业助推消费型文学时,他们是被市场与读者最容易忽略的力量,但这也使得他们保持住与文学的亲密关系,而非急于和市场等外在条件拥抱。他们在浮躁的市场中保持着清醒与独立,用个人化的故事直抵写作的本质。

“代表作”衡量作家的唯一标准是他的作品。本期所有作者均为男性。我们编选的下一本代表作书籍将汇聚当前处于创作旺盛期的中间代女作家。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如果挑选十本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书,小说集《夜晚的语言》应该占据一席之地。这本选集让我知道,除了余华、苏童和格非,还有李洱、韩东、东西、毕飞宇,还有朱文、西飏、吕新、刁斗……2000年时,这些60年代作家正是中间代,他们对叙事技巧井喷式的集体展示,不但是给汉语...  

评分

很偶然地读到卢新宇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这篇题为《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的短文很深地打动了我,她说:“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  

评分

几个月前,我的太太对我说,唉,偌大个中国,怎么一些新生代的作家都没有!想找几本中国文学来看都不行! 我理解她说这话的意思。像我们都把《红楼梦》翻烂、还有甲戌本、庚辰本以及一大堆红学书籍的,绝非是完全意义上崇洋媚外的人,但书多读的是译作,也是无奈之事。如果你...  

评分

现实的精华就是匮乏,一种普遍而永恒的欠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够人们受用。食物不够,爱不够,正义不够,时间永远不够。 ——萨特 《代表作·中间代》短篇合集是70年代青年男作家们最隐秘最深沉的心声,拥有足够生活阅历的他们并没有过多的描写生活有多苦,赞美生活有...  

评分

季阳踩灭烟头说,“我们总觉得时间一去不复返了,时间是向前的,我们都变老了,实际上,时间没有箭头,时间是一片混沌。”季阳是苗炜短篇小说《星期天早上的远足》中的女一号。在我看来,他是个谜一样的人物,我前后认认真真地读了两遍这篇小说,企图从作者纯客观的文字中解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种书就像试吃,对味了会特地去买。路内的《四十乌鸦鏖战记》和阿乙的《先知》两篇就是。但味觉感受不一样,前者像一个稳当的厨子,水平应该每次去都不会失望。后者则有下一次去还会不会好吃的担忧(因为是模仿式写作,连薛忆沩那篇成名作也是)。其它几篇没法读,尤其是《安阳》。

评分

消遣书

评分

文字都很现代,也个人化,读起来几乎不需要任何语境和文本以外的关系。最喜欢薛忆沩、曹寇的两篇,和时代最为密切,路内、阿丁、阿乙水平稳定,瓦当也尚可。另有两篇没读下去,还是没能彻底克服媒体人写小说的违和感。不值得推荐。

评分

消遣书

评分

半数以上作品可取,部分自选代表作有意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