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海外中国研究 列文森 思想史 儒教 历史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海外汉学 汉学
发表于2025-04-10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书分三卷,中心问题是回答:中国十七、十八世纪就涌现出了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没有以工业化为背景的西文化的入侵,中国也能实现以科学理性为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作者通过对儒教与中国文化精神,例如对绘画的分析,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以著名的博物馆的比喻,说明儒学传统的死亡。作者视野宽阔、慧思独运,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
列文森是著名的“中国研究”专家。1920年生于波士顿。二战时曾应征入伍,1946年回到哈佛继续读书,1949年获博士学位。1938年始于费正清合作,并成为“哈佛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革命与世界主义》等,《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是其代表作。
这本书,或可以成为列文森俯视费正清的理由~
评分: B222/1204
评分: B222/1204
评分没读懂,有空继续读
评分真正的世界主义只可能在历史的博物馆里实现,这句话真让我脊梁骨发麻。如果对于旧文化的情感依恋都只是源于游客一样的猎奇心理,那么今天热热闹闹的固有文化重建就是自欺欺人罢了。隐秘的西方中心视角虽然刺痛了我的民族自尊心,但列文森的洞察力必须受到承认和钦佩。官僚知识分子将人民交给了这个国家,收获的又是什么呢?
尽管列文森所代表的“冲击-回应”模式已经在美国史学界的反思中式微,但他在很多本书里所显露出的犀利却从没过时。《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的着眼点是儒教的命运变迁,但是落脚点却是中国的革命历程。因此,要真正把握作者的思想,我们不能不从中国近代史上的历次革命入手,...
评分尽管列文森所代表的“冲击-回应”模式已经在美国史学界的反思中式微,但他在很多本书里所显露出的犀利却从没过时。《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的着眼点是儒教的命运变迁,但是落脚点却是中国的革命历程。因此,要真正把握作者的思想,我们不能不从中国近代史上的历次革命入手,...
评分道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按:高中时候的文章,今天又从故纸堆里给翻了出来,算是黑历史。重新回顾这篇文章,不想展开谈但还是想补充两点:一、中国接受共产主义,表面上看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属于中国传统的儒家相契合,但更深一层来讲还是源自整个人类本...
评分 评分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