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平,江苏盐城人,人文学者、评论和随笔写作者。写作领域有:电影批评和文学批评、社会批评与政治批评,并从事当代东欧思想的译介。出版的著作有:《带伤的黎明》(1998)、《积极生活》(2003)、《正义之前》(2005)、《我们时代的叙事》(2008)、《思想与乡愁》(2010)等。
本书由崔卫平在《经济观察报》的影评专栏结集而成。28篇文章,涉及百余部影片,既有经典老片,也有时下热片。
崔卫平从人性、心理、伦理、道德等角度对这些电影进行深度解读,细腻的感受,精准的行文,超出传统影评中的技术论与方法论层面。
这些电影被她纳入公共领域中加以审视,极权主义心理、琐碎之恶的现象、记忆与经验的建构……那些在银幕上投射出的现实影像,在文中被一一放大、剖析。其间反复的思辨与盘诘,饱含人文关怀,昭示着一种艺术与生活进行平行对话的可能性。
家•人 ——《迷人的谎言》 家人是一个词汇,一个十分温馨的词汇,但是分开则成为了两个词,家人的概念便变得支离破碎。在作者的自述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她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思乡情怀中的挣扎与痛苦,然而这一个大大的“家”字则成...
评分今年阅读中最值得庆幸的一本书便是崔卫平的《迷人的谎言》,值得反复读,直至读通读透,读到骨子里。电影学院教授、公众学者崔卫平在这本书里精选百部知名影片及相关书籍,从更宽泛的人性、心理、伦理、道德、生活逻辑、价值观、权力、立场、理想与现实等诸多视角对影片重新分...
评分喜欢看电影,是因为想在其中去关注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思想。不管是狗血的商业片,还是煽情的感情篇,总是会有其迷人的一面。但是电影总归是电影,他只是生活的一个片面,不能当做生活,因为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英雄在千难万险之后依然能够挺立并且成功,更多的是像《迷雾》即使你...
评分在上海电影节的期间读完了这本关于电影的书,也算是应景。自己对于电影尤其是国外电影的爱好大概是从学生时代看《看电影》《电影世界》《环球银幕》等这些杂志开始的。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小镇上唯一的一家电影院也只放一些主旋律影片,所以我对于外国电影,对于好莱坞明...
评分在上海电影节的期间读完了这本关于电影的书,也算是应景。自己对于电影尤其是国外电影的爱好大概是从学生时代看《看电影》《电影世界》《环球银幕》等这些杂志开始的。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小镇上唯一的一家电影院也只放一些主旋律影片,所以我对于外国电影,对于好莱坞明...
女性公知看电影,少了技术探讨,多的是立场,还穿插着八卦。个人比较喜欢的篇章是李沧东,人性之恶,纳粹德国电影,黛德丽。
评分作为起点很理想,文章本身的载体是报纸,考虑到这个内容上的不尽兴也是可以理解。不是作者的最佳发挥,用来一窥倒是不错。
评分严重剧透
评分六年之后,重读本书,收获仍然非常之大。崔卫平老师用她敏锐独特的视角和酣畅淋漓的文字,将一百多部中外电影的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艺术价值娓娓道来。这种将几部电影和几本书放在一起综述和对比分析的写法,很考验写作者的功力。对极权主义的批判,对政治与人性的互动影响,以及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成为上述解读的重中之重,这些解读背后,是作者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和终极追问。
评分这书一点儿也不迷人。作为小报八卦读读或许还尚可。最后悔的是我竟然将其作为一本颇有期许专业书籍买了它。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