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余英时 思想史 清代学术 学术史 戴震 章学诚 思想和学术 历史
发表于2025-05-20
论戴震与章学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增订版)》讲述了戴震与章学诚是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上两大高峰,他们的出现,在作者看来代表了清代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是儒家学术思想由“尊德性”向“道问学”这一学术转向的表征与逻辑结果。作者从戴震与章学诚的学术关系入手,细致地分析了清代儒学从理学转入考证并进而出现戴、章二大家的内因。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基本的写作套路:扣帽子。像什么刺猬狐狸,智识主义反智识主义,内在理路外在理路,终于把二元对立的结构架了起来。但总感觉是在隔靴搔痒,说得不真切。
评分基本的写作套路:扣帽子。像什么刺猬狐狸,智识主义反智识主义,内在理路外在理路,终于把二元对立的结构架了起来。但总感觉是在隔靴搔痒,说得不真切。
评分#第二次捧读。
评分文献功夫一流,思想史上的师承和对立也梳理得较为清楚。但中国思想史上的范畴和西方思想史上的范畴,对应起来很危险。盖中国学术一直是为文献笼罩,程朱、陆王后来归流于考据,确有内在理路,这个理路也实伏于经典文献的路子里。而西方学术很早就抛开了圣经,百家争鸣,未定一尊。另,这本子错字多。
评分看到好几处都忍不住狂笑,古人和作者都太好玩了。#笑点是奇怪嘛
余英时在讨论戴震时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两点,一为戴震善于考证,并被目为考证学的领袖(“群狐之首”)但他自己却醉心于义理之学(“刺猬”),用余先生的话来说:“乾隆时代有两个戴东原,一是领导当时学风的考证学家戴东原,另一个则是与当时学风相背的思想家戴东原。” 二是...
评分大部分人觉得好,只是因为他们看懂了余英时摆在台面上那些假设的线索与叙述,并止步于此。他们并不去试图了解作者的意图与撺掇史料的方法,因为这些隐藏着的,不仅拙劣,更气象狭隘。 虽然余英时厌恶六七十年代大陆盛行的意见先行式的史学做法,然而在那个时代里,他却未能免俗...
评分1、中西哲学如何汇通的问题:余英时内在理路说认为,对于中国思想与学术的发展脉络,需要从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出发考察(但余并不排斥从外在经济、政治等具体理路出发作具体的考察与研究)。但所谓的内在理路似乎又很难成型。余氏对戴震与章学诚的考察(阳明学如何转出浙东史...
评分大部分人觉得好,只是因为他们看懂了余英时摆在台面上那些假设的线索与叙述,并止步于此。他们并不去试图了解作者的意图与撺掇史料的方法,因为这些隐藏着的,不仅拙劣,更气象狭隘。 虽然余英时厌恶六七十年代大陆盛行的意见先行式的史学做法,然而在那个时代里,他却未能免俗...
评分大部分人觉得好,只是因为他们看懂了余英时摆在台面上那些假设的线索与叙述,并止步于此。他们并不去试图了解作者的意图与撺掇史料的方法,因为这些隐藏着的,不仅拙劣,更气象狭隘。 虽然余英时厌恶六七十年代大陆盛行的意见先行式的史学做法,然而在那个时代里,他却未能免俗...
论戴震与章学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