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黃昏

紫禁城的黃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高伯雨 (1906–1992)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高適、林熙、溫大雅、秦仲龢等逾十個。祖父楚香、父親舜琴經營名號元發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傢底豐厚,高伯雨不愁衣食,跟名傢習書畫、學篆刻,遊學英國。在上海與唐雲笙(唐大郎)、王辛笛等往來,開始從事寫作。編過報紙副刊,五十年代開始為報紙寫專欄「望海樓雜筆」「聽雨樓隨筆」「適廬隨筆」「彊廬瑣記」,一寫就是五十多年。譯寫有《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紫禁城的黃昏》一九六六年三月,創辦《大華》半月刊,一九六八年停刊後,一九七○年一月復刊為月刊,並印行黃鞦嶽遺著《花隨人聖酓摭憶》補篇、包天笑《釧影樓迴憶錄》等書。

出版者:牛津大學齣版社
作者:[英]莊士敦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高伯雨
出版時間:2012-2
價格:HK$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0193977181
叢書系列:聽雨樓隨筆
圖書標籤:
  • 高伯雨 
  • 莊士敦 
  • 曆史 
  • 近代史 
  • 清末 
  • 迴憶錄 
  • 港颱書 
  • 清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紫禁城的黃昏》是莊士敦關於清末宣統皇帝溥儀的迴憶錄。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四年,莊士敦是溥儀的英文老師。溥儀於一九三一年為此書作序:「倉皇顛沛之際,唯莊士敦知之最詳。今乃能秉筆記其所歷,多他人所不及知者。」作者在本書扉頁上特意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溥儀皇帝陛下。」本書記錄瞭清朝最後的日子的歷史和傳聞,據知溥儀被質押蘇聯期間,蘇聯人根據此書線索對他進行問訊,而據毛澤東英文老師章含之的迴憶,毛澤東頗喜這本《紫禁城的黃昏》。

譯者高伯雨說:「因為書中的歷史人物和提到的風俗習慣,我都很熟,圍繞在紫禁城和心嚮宣統皇帝的那批人如梁鼎芬、陳寶琛、鄭孝胥、金梁、張勳、徐世昌、寶熙、硃益藩等等,他們的生平,我隨時可以詳詳細細的道齣來,而且陳寶琛、金梁我也相識的。所以下筆翻譯時,不便說『倚馬可待』,倒可以說運筆如飛,十分順利。」

大師李敖推薦說:「這本《紫禁城的黃昏》中譯本是秦仲龢(高伯雨)先生譯的,就全書『戲肉』,夾敍夾議,精彩非凡,雖然議論之中,不無黨見;然查證引據,頗具功夫,令人佩服」。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刊于2020年1月18日“上海书评”,发表时题目改为“庄士敦的帝制情结与高伯雨的家国心事”) 《紫禁城的黄昏》是英人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的名著,迄今已有不下五六个中译本,但是最早的中译本却是最近引进大陆的高伯雨(1906-1992)的译注本(上海...  

評分

庄士敦是赞同复辟帝制的,他在《紫》中谈到的理由是:中国人的心智未开,共和意义不大。 于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来了:当时的历史实情,到底是“深入人心”还是“心智未开”? 首先我必须承认,在只看到这个理由的情况下,我是愤怒的(毕竟不是什么好话)——即使我并未生活...  

評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宣告终结;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率军逼宫,溥仪被迫迁离紫禁城。历史的组织形式从来不单凭某个时间点的质变、某个冰冷决绝的断裂。在这间隔的13年间,落幕的清王朝远未终结,它纠缠着易代生民的鲜活日常向前铺展,并时时由变幻风云的缝隙...  

評分

(本文刊于2019年11月8日《北京晚报》) 关于溥仪的人生故事,中国读者早已不陌生。透过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我们能为溥仪及其时代构建起基本的叙事轮廓,但高伯雨翻译的《紫禁城的黄昏》仍然显得独具一格,它为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细节...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為瞭他和溥儀的八卦……

评分

為瞭他和溥儀的八卦……

评分

高伯雨的版本是譯寫本,刪去瞭很多他認為對國人而言平平無奇的內容。高氏掌故名傢,腹笥豐贍,對莊士敦的原文多有辯證,分量不小,私見以為比原文好看。

评分

高伯雨與書中各種人物關係韆絲萬縷,譯這本書確實閤適。

评分

有些譯注還蠻有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