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

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劉寜,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副研究員,中國唐代文學研究會理事,韓愈研究會理事。1997年北京大學中文係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06至2007年,受中美富布萊特項目資助,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係訪問學者,曾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韓國高麗大學中語中文學科,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近年關注中唐古文與儒學轉型、文章學與思想史、經學史的聯係。

著有《唐宋之際詩歌演變研究》(2002年)、《王維孟浩然詩選評》(2002年)、《春鞦左傳學史稿》(閤著,1992年),發錶論文《“務去陳言”與“歸本大中”:韓柳古文明道方式的差異》、《屬辭比事:判例法與〈春鞦〉義例學》、《毛詩詩教觀與思孟學派的思想聯係》等五十餘篇;主編《歐陽修與宋代士大夫》(閤編,2007年),譯有《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Peter K. Bol,2001年) 。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劉寜
出品人:
頁數:155
译者:
出版時間:2012-1
價格:24.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1788738
叢書系列:六點評論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文體學 
  • 漢語 
  • 語言學 
  • 文學 
  • 漢語文體 
  • 語言 
  • 文學研究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漢語思想具有獨特的錶達方式,經學傳統中的注疏、經義、語錄,子學傳統中的論著體,文章學傳統中的論、議等說理議論文體,都是重要的思想文體。這三大文體傳統各有其形成淵源、形式特點,彼此交融互涉,共同建構瞭漢語思想的傳統錶達方式。

近代以來,漢語思想的錶達傳統,麵對外來衝擊,發生巨大轉變,西學思想錶達的論著體式,進入中國,並逐漸取得支配性的地位,嚴復、鬍適、梁啓超等人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將詳細分析這一過程,並指齣,這並不是一個由論著體簡單取代注疏體的過程,而是西學論著體式與漢語三大思想文體傳統發生瞭復雜的衝突與交融。今日所謂“漢話鬍說”之“鬍說”的獨特麵貌,與這個交融的過程有密切的聯係。

到20世紀以後,思想史上的“怎樣說”日益受到關注,中國思想的內容與其獨特的錶達方式之間同樣有著極為密切的聯係,中國學界對漢語思想“怎樣說”的問題,也有越來越多的關注。《漢語思想的文體形式》揭示漢語思想錶達的文體傳統,從文體的角度說明,在中國曆史上,“漢說”究竟意味著怎樣的一整套豐富的錶達方式。顯然,重新認識漢語思想錶達形式的獨特內涵,對於今天國人的“思”與“言”意義重大。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刘宁,女,1969年生, 江苏江阴人。1987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7至199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9至2009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2009年7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中国...

評分

这篇不是评论。  去年秋天,十三哥和我夜宿陈老师家,侃到凌晨,席地而眠。在老陈书架上我发现了刘宁老师这本书。题目取的一点也不惊悚,乍一看还以为是那种搞文体分类流别的书。老陈说这本书“不错”,像他这种刻薄的潮汕人能有这般评价,实属不易,不久我就在西单图书大厦...  

評分

刘宁,女,1969年生, 江苏江阴人。1987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7至199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9至2009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2009年7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中国...

評分

这篇不是评论。  去年秋天,十三哥和我夜宿陈老师家,侃到凌晨,席地而眠。在老陈书架上我发现了刘宁老师这本书。题目取的一点也不惊悚,乍一看还以为是那种搞文体分类流别的书。老陈说这本书“不错”,像他这种刻薄的潮汕人能有这般评价,实属不易,不久我就在西单图书大厦...  

評分

这篇不是评论。  去年秋天,十三哥和我夜宿陈老师家,侃到凌晨,席地而眠。在老陈书架上我发现了刘宁老师这本书。题目取的一点也不惊悚,乍一看还以为是那种搞文体分类流别的书。老陈说这本书“不错”,像他这种刻薄的潮汕人能有这般评价,实属不易,不久我就在西单图书大厦...  

用戶評價

评分

已購。四星半。深厚!漢唐子學“論著”在體製上淵源於《荀子》,在思想錶達格局上,與荀子哲學的“述聖”特徵有內在聯係。“論”體文與《荀子》亦有淵源關係,在中古時期吸收佛教的影響,成為高度理論思辨化的文體。注經與著論,是魏晉玄學兩種重要的錶達方式,呈現瞭玄學思考的不同麵嚮。宋代以後,理學興起,漢唐子學“論著”和“論”體文趨於衰落,語錄體、劄記體大興,議論性解經文體流行。這種新的思想文體格局,傳達瞭鮮明的“擬聖”精神,與儒傢思孟學派的文體錶達傳統有密切聯係。在這個思想文體形式曆史演變的大背景下,纔可以更好理解,追求“文以明道”的中唐韓柳古文,何以在近一韆年的時間中,産生持久的影響力。近代以來,以邏輯化和體係化為核心的論著與論文,全麵取代瞭傳統思想文體形式,這無疑受到外來學術的影響,但絕非簡單的舶來品

评分

作者從漢唐《荀子》以降的子學論著中拎齣一個“論”體,再談論這個文體宋以後衰落與“述聖”與“擬聖”的唐宋思想劇變間的關係,末章復論及史學對近代學科的影響,以及近代“論”體文的重現,從文體這個角度很好地切入瞭中國思想史的伏脈。格局頗大而僅齣之薄薄小冊,條清例明,真酣暢。

评分

半日讀畢。劉寜老師這部書有兩個地方非常值得注意,一,荀子論說之技巧非常扁平,有鋪排卻缺乏推演,算不得好文章;二,晚近思想傢的文體選擇時時在與前人靠齊,新舊參雜,不容輕易判斷。隻是不知明清兩代的寫作本書何以不講?書中偶有錯字衍文。

评分

值得再讀。

评分

翻完第一章,其他章節囿於知識水平不能繼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