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1931-)瑞典著名诗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至今共发表两百余首诗。1990年患脑溢血导致右半身瘫痪后,仍坚持纯诗写作。
15年来,唯一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
20年来,偏瘫的身体,仅靠一只手写作
30年来,他的诗歌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实力派诗人
80年来,他坚持用只用诗歌一种文体进行创作
本书是一本诗集,是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著名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全集,收录了诗人从1954年至今创作的《17首诗》《途中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空》《音色和足迹》等13部诗集近200首诗歌,囊括了特朗斯特朗姆迄今为止的所有作品,还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译者序言和作者创作于1993年的回忆文章。译者李笠是旅居瑞典的中国诗人,曾于2001年在国内翻译出版过《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该书收录了1999年前诗人的作品。本次出版的全新版本增录了新作60余首,此外,李笠还对一些旧作的中文译文内容进行了修订,以前有些误译的地方,这次已经修改过来,译文打磨上也更为精致。
1.选自《忧伤的贡多拉船》中的《俳句》之《三》中的一首: 陌生的城市 城堡。冷狮身人面。 空的竞技场。 看到这么一首,不禁想起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地铁站的一瞥》(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同样充满了意象的堆积,同样使用了简单易懂却精妙绝伦的隐喻...
评分 评分睁开眼睛,梦继续 我叫醒我的汽车 它的挡风玻璃被花粉覆盖 我戴上太阳镜 群鸟的歌声变得暗淡 《晨鸟》 每次读到这首诗,都让我产生一种幻觉,仿佛自己是从一个沉沉的睡梦中刚刚醒来,缓缓的,瞳孔像是初生的婴儿般缓缓的张开,整个世界,如同被大雨刷...
评分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位诗歌上的禁欲主义者。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这是因为特朗斯特罗姆从上个世纪九零年代中风后,诗歌写作已经变成了一种更具象征意味的沉默的言辞;从隐喻意义上来说,诗人的失语可以看作整个时代的写作语境中...
评分按照時間順序來的,也就是這本書的目錄順序。不想做多餘的解釋,而這也並非是多餘的素材。一切都是摘錄,那些完整抑或是不完整的,所有的所有。 「致梭羅的五首詩」 ·腳不經意地踢一隻蘑菇,陰雲 ·在天際蔓延。樹彎曲的根 ·像銅號吹奏曲子,葉子 · 慌亂地飛...
辗转三地、历时三年读完特朗斯特罗姆一生的诗歌,在文本与现实的互文中打破了时空的阻隔,我所经历的这段零星琐碎的时光渐趋融合、到达过的那些遥隔千里的地方也消弭了距离;还记得前年冬天在阳台挑灯吐露诗的音节犹如鸽子打嗝,诗绝非拼凑,诗在我的体内拔节生长,将我一点一点挤出身体的巢穴,纷繁的意象像造梦般融会贯通;空间、时间、运动、静止交织成诗的影像,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冰雪覆盖的荒原大陆中心,一道光从远古迢遥而至在悬崖边投下阴影,朝着它迂回前进,而死亡游荡人间,暗蓝色的波涛囚禁着永恒那挥舞的拳头;一年只写一首诗的特朗在我眼里一直都是在菜畦边俯首躬耕的清癯农夫的模样,正如这片哺乳诗人哺育诗意的土地般朴实而厚重,中风失语后,诗终于彻底成为他生命尽头的极致语言,他静坐在轮椅上,俨然是诗意丛生的渊薮。
评分是好。通读过,但大都忘了(承认吧!)。可能现代诗歌的终极考验,不是诺奖,而是遗忘。
评分比董继平的译本要好太多(尤其在语感方面)。比南海版要好太多(修改幅度还是蛮大的,也看得出来译者的努力)。但参考了北岛和马悦然对其译本的意见以及万之、李之义等人的部分相关译文后,我对这个译本更加不能放心。期待进一步的修订本或更好的新译本出现。
评分詩是醒著的夢。
评分诗歌是一个个坠入异境的瞬间。最迷人的是那些溶于自然的,古老的记忆。一个着迷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小男孩也会长大,上学,生活,出车祸,中风后用左手弹钢琴写诗度过余生,并且不能写完回忆录,这些事让人流泪。诗人会死让人流泪。生命本身让人流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