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学新探

老庄学新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王葆玹
出品人:
页数:422
译者:
出版时间:2002-05
价格:2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646390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王葆玹
  • 中学古典
  • 计划中
  • 老庄
  • 中国哲学
  • 老庄哲学
  • 道家思想
  • 中国哲学
  • 哲学史
  • 文化研究
  • 思想史
  • 经典解读
  • 学术著作
  • 玄学
  • 道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王葆玹所著的本书是关于唐以前的道家的研究专著。全书的主旨,是将早期道家分为“黄老”与“老庄”两系,以为两系都是包容某种政治学、宗教学与哲学的思想体系。本书中选用考辨与思想分析的方法,对这两系的学派、人物、事件;著作及学说分别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大量的创见。例如,作者从“儒道同源”,的见解出发,将马王堆帛书《黄帝书》所属的文化地域考证为战国田齐,将《老》、《庄》两书的文化地域分别考证为春秋陈国与战国宋地。书中着重探讨了黄老学派关于“太恒”、“道法”、“无”、“刑名”等等的学说,研究了《老》、《庄》思想中一道德仁义’、“清浊”、“生死”、“至大”、“至小”等概念与命题。书中关于竹林七贤的论述尤有新义,如论证竹林名士寓居山阳乃是依托于汉献帝禅位之后的山阳公国,说明东晋曾有“火不热”的说法流行,这一说法与竹林玄学关系密切,乃是玄学本体论的重要形态。这些意见均为前人所来发。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王葆玹,北京人,1978年始从事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的研究,1993年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1998年始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一度为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所研究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即儒家经学、魏晋玄学及早期道家学说。撰有学术专著数部,主要有《正始玄学》、《玄学通论》、《今古文经学新论》及《老庄学新探》。曾撰数十篇学术论文,考辨并申论思想史及文化史上的各种问题,并曾参与考辨新出土的简帛资料料。主要论文有:《中国学术从百家争鸣时期向独尊儒术时期的转变》、《从周鲁同时而亡的事件看今古文经学分流之起因》、《汉魏经学中的仁孝与忠孝之辨》、《郭象庄注的改编及其与向注的混合》等。

目录信息

引论
一 儒道同源新论
二 黄老与庄老的分立
三 儒道两家的分立与再度融合
四 战国道家与《周易》的关联
五 齐道家的“黄老易”系统
六 “庄老易”与“易老庄”
七 道家著作的经学形式
八 南北道家贵阴贵阳说之歧异
第一章 《老子》的初传和早期的老子学派
一 出于春秋陈国的《老子》
二 老子与陈氏代齐的关系
三 《老子》用楚语之说驳议
四 与庄氏家族关系密切的范蠡和陶朱公
五 《范蠡》佚文的研究及其与庄学研究的关系
六 关尹其人其书及其与庄老学派的关系
七 《黄帝四经》的书名和成书时代
八 《黄帝四经》和稷下学的兴起
第二章 《老子》郭店竹简本的出土和老子思想的再解释
一 战国中晚期的楚郢文化
二 郭店竹书《老子》的三种写本
三 《老子》郭店甲丙两本的差别及其与马王堆本的关系
四 马王堆帛书本所代表的《老子》传本系统
五 从郭店竹简本看老子关于道德仁义的概念体系
六 从郭店甲本看老子关于“复归”的学说及其圆道观
七 从郭店甲本看老学中的清浊问题
第三章 庄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与国属
一 庄子故里及其国属
二 宋国的两次悲剧和庄周姓族的兴衰
三 关于庄周年辈晚于惠施的证明
四 《齐物论》——惟一现存的庄周作品
五 宋国之亡——《庄子》成书时间的上限
六 庄周言论的时间下限
七 考“十二世有齐国”
八 《庄子》编纂时间的下限
第四章 从一新角度看《庄子》内外杂篇及其序例的问题
一 《天下》篇——战国晚期庄子学派的作品
二 关于《天下》篇为《庄子》后序的证明
三 寓言、重言和卮言——庄书的体裁
四 内外杂篇体例的由来
五 《庄子》内七篇标题的由来
第五章 庄子学派的哲学思想
一 关于“至大”和“至小”的争论及其意义
二 对宇宙发生论的否定
三 对宇宙构成论的超越
四 不可知论在自然观上的体现
五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六 对死后世界的向往——庄子的贵阴乐死之说
第六章 汉魏老庄之学
一 《淮南子》的老庄之学
二 严遵关于“老庄易”的解说
三 《黄帝四经》的佚失及其意义
四 魏初政治与老庄复兴的契机
五 古文经学的兴起及其对老庄复兴的刺激作用
六 以谈论老庄为主、著述为辅的新型治学方式
七 “易老庄”的系统及其思想倾向
八 夏侯玄对老庄复兴的推动作用
九 何晏的生平事迹及其“易老庄”之学
十 王弼的《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例》
十一 以老庄解《易》的典范
第七章 竹林庄学
一 “竹林七贤”的名称问题
二 竹林名士寓居山阳的意义
三 竹林名士共有的性格特征及其出身
四 曹魏政局以及竹林名士集团的同步演变
五 嵇康及其著作
六 阮籍著作
七 向秀著作
八 山涛和王戎
九 从庄子“火不热”、“指不至”的命题到嵇康“声无哀乐”的本体论
十 现存郭象庄注中掺入的向秀注文及其与郭注的比较
余论:玄学与重玄学及三教合一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1.老子的“丧礼居之”,与孔子的主张应是一致的???2. 鸱夷子皮助田常杀齐简公前,族人范蠡赴越。勾践“乃以兵北渡淮”,于是隐退。《越绝书·枕中》引范子说:乱三千岁,必有圣王也。是非周秦之文化系统。3. 庄子是宋遗民,戴氏代宋之后,国土三分,复国无望,庄周惟指斥“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4. “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庄子不曾齐死生。5.七贤仅王戎一人出身高门并“善发谈端”。

评分

1.老子的“丧礼居之”,与孔子的主张应是一致的???2. 鸱夷子皮助田常杀齐简公前,族人范蠡赴越。勾践“乃以兵北渡淮”,于是隐退。《越绝书·枕中》引范子说:乱三千岁,必有圣王也。是非周秦之文化系统。3. 庄子是宋遗民,戴氏代宋之后,国土三分,复国无望,庄周惟指斥“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4. “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庄子不曾齐死生。5.七贤仅王戎一人出身高门并“善发谈端”。

评分

1.老子的“丧礼居之”,与孔子的主张应是一致的???2. 鸱夷子皮助田常杀齐简公前,族人范蠡赴越。勾践“乃以兵北渡淮”,于是隐退。《越绝书·枕中》引范子说:乱三千岁,必有圣王也。是非周秦之文化系统。3. 庄子是宋遗民,戴氏代宋之后,国土三分,复国无望,庄周惟指斥“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4. “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庄子不曾齐死生。5.七贤仅王戎一人出身高门并“善发谈端”。

评分

1.老子的“丧礼居之”,与孔子的主张应是一致的???2. 鸱夷子皮助田常杀齐简公前,族人范蠡赴越。勾践“乃以兵北渡淮”,于是隐退。《越绝书·枕中》引范子说:乱三千岁,必有圣王也。是非周秦之文化系统。3. 庄子是宋遗民,戴氏代宋之后,国土三分,复国无望,庄周惟指斥“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4. “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庄子不曾齐死生。5.七贤仅王戎一人出身高门并“善发谈端”。

评分

1.老子的“丧礼居之”,与孔子的主张应是一致的???2. 鸱夷子皮助田常杀齐简公前,族人范蠡赴越。勾践“乃以兵北渡淮”,于是隐退。《越绝书·枕中》引范子说:乱三千岁,必有圣王也。是非周秦之文化系统。3. 庄子是宋遗民,戴氏代宋之后,国土三分,复国无望,庄周惟指斥“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4. “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庄子不曾齐死生。5.七贤仅王戎一人出身高门并“善发谈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