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1880-1941)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
李叔同祖籍浙江省平湖县,清光绪六年(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在天津,父亲李世珍是名进士,与直隶总督李鸿章同年会试,是挚友。李世珍官任吏部主事,又是天津最大盐商,还兼营银号,家财万贯。李叔同为其三姨太所生。在李叔同5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他是在长兄文熙和母亲教导、关怀下成长的。李叔同7岁就有日诵五百,过目不忘的本领。9岁学篆刻,就在这一年,他看到一个戏班演出,激起他对京剧的兴趣,当李叔同长成青年,他在诗词歌赋、金石书画方面,已经有了广博的知识。
《李叔同说佛》是弘一大师晚年将其学佛的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时下的书籍,大多只是供人匆匆一览,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领会的经典屈指可数。这本《李叔同说佛》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其间还配有弘一大师亲笔手书的格言,并有其学生丰子恺的插画,与星云法师的评注一起完美合璧。《李叔同说佛》收录有《我在西湖出家的经历》、《弘一大师讲演录》、《格言别录》和《李叔同诗集》,主要为大师晚年开示佛徒的讲稿。忠实地体现出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他平生重践履,《李叔同说佛(双色印刷)(珍藏版)》也要言不烦,而其慈悲的心怀,则溢于言表,堪称最能启悟世人的大德讲演录。
十年前看他的传记,才知道人生可以如此完美:聪敏俊逸,才华横溢,四十岁前以爱和美为事业,四十岁出家,以宗教为事业,严守戒律,如法修行,既是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也是得道的高僧证果的大法师。这本书详叙了弘一法师的出家经过,以及法师的一些讲座。弘一法师本是律宗第十...
评分弘一大师的书,学生丰子恺的画,星云法师的评,加在一起,堪称完美。 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眼光,展示了二十年代旧北京的生活。影片结构上很独特,在当时耳目一新。这是刚上大学时看得印象最深的一部影片,再就是后来“电影文学”选...
评分文字没法让我看下去。第一,感觉书中的儒味比禅味还重,还不如直接看《论语》好了;另一个原因,觉得弘一法师太“文弱”了,不停地提到他的“神经衰弱”,出于职业倦怠,我只有放弃再读了。 我倒更推荐《梁启超说佛》。据说是维新失败后梁先生转为研佛的心得。很有当年的考证学...
评分某日GZ问我有啥遗憾,如果再活一次,有啥理想。我想了想,说没啥特别想做的,再活一次的话就愿意干吗干吗,想看书就一直呆在家里看书不用上班,想出去晃就可以出去晃就行了。GZ总结说,你的理想就是想做一个有钱人的儿子。我一琢磨,呵呵,好象差不离。没追求啊很没追求。...
评分在《李叔同说佛》中老人家力斥谈玄说妙,尽力主张做实事。有一些精致的格言余味悠长,比如这则: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当然,老人家进去了又出来,才有这等好觉悟。好像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终又回到看山还是山,看...
学佛的基础课,原来那首送别是他所做。
评分不知是不是这本内容。kindle买的,散本。更喜欢上册,着重佛经。
评分或许对他来讲,出家前在美中滞留太久,因而轻易辞别。岂止那是有些人追求一生也达不到的境地。
评分人如果一段时间不反省就很容易堕落,福德不深的我就这德性,下坡比上坡容易。 最近完全失去自省了,我慢太重
评分学佛的基础课,原来那首送别是他所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