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被鲁迅称赞为“中国*秀的抒情诗人”。《杜甫传》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也由此冯至成为继闻一多之后的又一位致力于杜甫研究、致力于向文学界和全社会传扬杜甫精神的著名诗人。他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其治学严谨认真,与其诗歌风格一样,抒情而不恣情,凝练而不怪异,《杜甫传》即此一特点的具体体现。
该书于1952年11月初版后,引起广泛的影响。1980年3月又出版了增订版,附录了三篇文章、一篇小说。本次重印,补入一些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材料,包括冯至撰写《杜甫传》时所作的笔记、所绘的图表等材料,冯至参加纪念杜甫活动的照片,一些著名学者有关《杜甫传》的信笺,夏承焘《读(爱国诗人杜甫传)》书评一篇等。本次图文版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于感受杜甫、理解冯至与《杜甫传》都有很大的帮助。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对人民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在过去,无论在多么黑暗的统治下,这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它们的光芒;如今,人民获得了政权,祖国的前途呈现出无限辉煌的美景,更没有任何事物遮蔽它们的光芒的放射了。他出生在一个属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他怎样从炫耀自己的家族转到爱祖国,从抒写个人的情感转到反映人民的生活,他怎样超越了他的阶级的局限体验到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民的灾难,并因此使唐代的诗歌得到巨大的发展,这中间他经过了不少艰苦的过程和矛盾。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江汉》中这两句诗是对杜甫一生最好的写照。独立于茫茫宇宙之间,诗人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独和无力,但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作为诗圣的杜甫他那博大的胸怀和对世事不能如愿的惋惜。 我想就这样吟着《江汉》去走进这个伟大诗人的一生。 翻开冯至先生的...
评分 评分读到这盛世倾覆的场景,实在让我感到震撼和莫名的恐惧。(此文俗称叙利亚淆) 托克维尔曾经讨论过美国政治社会的『起点』问题。总得来讲,这个国家起点很高:上帝赐予的优越自然条件,现代文明赋予殖民者的强大开拓力量,一系列先进文明的制度框架,共同奠定了这个联邦共和国的稳...
评分???? 杜甫传 ???? 冯至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还原了立体的杜甫,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忧国忧民的影响,按照时间顺序,让我们看到了他儿童的天真“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少年的豪壮“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对山川的热爱。但更多的是家国情怀。虽然是悲剧的结...
评分青年杜甫所处的社会环境能够使他有裘有马,允许他用放荡与轻狂来鄙视人世的庸俗,可是却没有能够使他放开眼睛直视现实的生活——只有由于现实生活的认识与体验,才能在一个诗人心里燃烧起对于人民和国家的热爱,这对于杜甫还要有所等待,等待到他丧失了裘马,同时也放弃了放荡...
诗人的业余性
评分很棒的研究资料
评分冯至的1951年的作品。79年再版的时候,强调杜甫的“‘忠君’是从爱国出发”,其实质是忠于人民,这是杜甫的勇气,也是冯至的勇气。这个篇幅能条理清晰的写出杜甫动荡漂泊的一生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已经算是非常总结与浓缩了,否则光罗列杜甫的诗歌都不够版面。伟大的诗人必须体悟最真实最广泛的生活,承受最深沉最寂寞的痛苦,一天一天压榨自己逼迫自己,直至心胸和智慧都发挥到极限,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想一想,现在很多随便就敢写作的人,凭什么写出好东西来流传千古?不惭愧么!写作是拿血肉灌溉,拿灵魂祭天,祈求能开出一朵鲜艳的花。24.11.2013
评分同样是诗人写诗人,未能如闻一多一般神采飞扬,但条缕清晰,是个不错的简传。一些观点在今日已是常识,当时或是惊骇世俗之论。体物入微,情景交融之外拈出“时事”的融入作为杜诗感人的力量来源,这一层倒更还原某种历史语境。只是如终章所说杜甫是不为当时文坛认可的“人民的诗人”,不知冯在新时代里写下这一词语,内心真是那么洋溢着积极拥抱“人民”并坚信自己会被后来人发现并认可的热情吗?对朱凤行的解读对葛晓音影响很大,她是照搬此处观点的。附的小说不好,语言枯槁憔悴。再次从其中涉及诗篇中认识到熟读文选的杜甫五言之成就确较七言佳。
评分写得一般,同样是以诗人写诗人,不如闻一多写得有神采,本书倒是有些杜诗流水账的意味。至于政治色彩、时代语言之类的缺陷,倒没什么可非议的。期待洪业的那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