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米兰・昆德拉 生活在别处 小说 外国文学 捷克 米兰·昆德拉 文学 经典
发表于2024-12-18
生活在别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就其题材而言,表现一个艺术家(或知识分子)是本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展示我们这个复杂的时代也只有复杂的人物才能承担。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这部书最初曾被题名为《抒情时代》。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书中每一章 节的名称都展示了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他怎样读书,怎样恋爱,以及怎样做梦等等。关于时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动都迟到了远处,一切观察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并且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有如激情的涧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换句话说,作者在这里所关心的是诗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发育。为了潜入到人物意识中最隐秘的角落,作者采用了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意识流的叙述方式:时间与空间交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常常出现在同一段叙述中),现实与梦幻交织(第二章《泽维尔》完全是一个梦套一个梦),情节的跳宏,思考的猝然与不连贯,故意模糊主语的陈述,这些都使此书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小说。假如我们把书中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这部作品的内容就剩不下什么了。这种形式使我们更能切近诗人的内心活动,感触到诗人的激情是怎样产生和燃烧的。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要远离一切有恋母情结或被母亲控制或顺服于母亲的男人~~
评分看昆德拉的书是享受,他的聪明理智冷静,以及准确的表现力,总能一次次将常人难以想象的复杂情绪通过对场景的加工表达出来,语言在旁像旁白一般为他的表现添砖加瓦——同样,他冷静地让人觉得可怕。这本著名的书,雅罗米尔始终不真实的爱,母亲的悲剧,自由,假借他人的声音,高处的俯视,以及他作品里不能避免的对媚俗的涉及。镜子是诗人逃不出的理智和期待,那种自我沉醉的可笑结果真是对我们所有装逼和真逼人的绝妙讽刺。连悲剧都得不到。是的,这个原本应当这样却未能这样的世界,生活在这里便是生活在别处。
评分这本书残忍的交代了一个真理,生活一切尽是谎言
评分每次看昆德拉的书都是惭愧之情溢于言表,从自恋狂的主人公身上总是能看到自己身上丑陋的那一面。
评分“‘生活在别处’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一句名言,对于一个充满憧憬的年轻人来说,周围是没有生活的,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处。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成此处,崇高感随即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犹如惊涛骇浪中的小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雅罗米尔,这个诗意的名字,这个矛盾的混合体!他让我心心念念想着,难以忘怀. 在他身上体现着平凡人的伟大,天才的寂寞,他是众生的标本,仿佛也是我的化身. 幸福的童年。 精心设计的教育方式+天赋过人+毫无保留对他投注的母爱+优越的家境成就了一...
评分逃离母爱 看《生活在别处》,看雅罗米尔几乎是病态地逃离母爱,觉得真象我。以己推人,暗自揣测当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与独生子女的逃离宠爱脱不开干系吧。 因为母亲的爱,自小就从穿衣戴帽中体现出来,那份被母爱浸泡过的精致笼罩在孩子的整个世界,即使到了15、6岁,即使到...
评分诗人和所有人一样,在母亲的肚子里被孕育,从母亲的子宫里出来……在母亲的混沌的躯体里继承所有的遗传因素,然后从混沌的破裂声中来到这个世界。 但新的混沌又开始了。 在混沌中混沌地成长,长成一个混沌的人。 作者塑造了一个很混沌的形象,在这个形象里,读者可以像透过镜...
评分年少时总喜欢引用些看似深意却一知半解的句子,比如“生活在别处”。直至在图书馆偶遇米兰昆德拉的这本同名小说,才有机会探索其背后的哲思。 一、自由在别处 母亲这个意象在昆德拉笔下往往代表着控制与束缚,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丽莎的母亲粗...
生活在别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