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Ethnographic Introduction John Lagerwey
民族誌導言 勞格文
曆史學導言 王振忠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Wang Zhenzhong
一、 地理環境
二、 曆史淵源
(一) 建製沿革
(二) 村名考略
三、 人文環境
(一) 水口
(二) 村落
(三) 民居
(四) 道路、 橋梁、 亭子與堨壩
四、 宗族社會
(一) 姓氏源流
1.方姓
上祈村之“後方” 方祈村之“前方” 上村方姓 西村方姓
2.餘姓
3.程姓
4.汪姓
5.潘姓
6.王姓
7.鬍姓
8.吳姓
泓公派 汩公派 上村萼公派 石潭支派
(二) 祠堂
1.上村
吳氏宗祠 梁公支祠 以德堂 至善堂 承裕堂 慶裕堂 厚德堂 善義堂 進賢堂
2.西村
餘氏宗祠 方氏支祠
3.新橋頭村
汪氏宗祠
4.汪村
潘氏宗祠
5.上祈村
鬍傢“眾屋下” 鬍氏宗祠 程氏宗祠(世忠堂) 後方支祠 劉傢祠堂
6.方祈村
椽公祠(懷德堂) 榆公祠(紹德堂) 約公祠汩公祠(敦怡堂) 上汪祠堂 前方支祠 泓公祠
(三) 宗族管理
1.機構
2.宗族管理
社會治安 宗法處罰 宗嗣接枝 婦女生活 旌錶
(四) 廟宇
1.祖廟
上村李王廟 新橋頭周王廟 方祈村泰伯社 廟西村社廟 上祈村鬍傢社廟 上祈村上程社廟 汪村社廟
2.其他廟宇
汪王廟(紅廟) 小塢大聖廟 其他
(五) 寺庵
1.褒忠古寺
2.庵院
白蓮院 白陽院 龍勝庵 上捨庵 蓮花庵
(六) 譜牒
(七) 大型祠族祭祀大典
1.正月十五豬羊祭
2.六月十九觀音醮
3.九月十三雞血祭
4.清明族祭
五、 歲時節日
(一) 三十夜
(二) 初一朝
(三) 正月十四接竈爺
(四) 送祖神迴殿
(五)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六) 二月初二土地節
(七) 清明節
(八) 立夏節
(九) 端午節
(十) 七月半
(十一) 八月十五中鞦節
(十二) 鼕至節
(十三) 臘八節
(十四) 臘月二十四送竈爺
六、 婚喪喜慶
(一) 婚姻嫁娶
1.正常婚配
提親 閤八字 贄定 行聘 請期 嫁資 開麵 搬嫁妝與接親 哭嫁 燂魘 迎娶 拜堂與傳袋 吃三盤 待飯 祭祖 成親酒 發喜糖 掛紅 撒帳 傳花吃酒三朝 接迴門
2.其他婚配
續弦 童養媳 搶親 典妻
3.幛軸懸掛與喜酒安席
(二) 喪事
1.喪葬
送終 報喪 奔喪 守鋪 沐浴與驅災 墳飾、棺飾與屍飾筒衣與入殮 封棺與留“丁” 攔路 祭扶頭、襯腳與托墳牌 哭喪 齣殯 暖棺與暖槨 封針(金) 敬酒 進槨 撒五榖 上堂 上紅牌 請三朝 偷呼與迴呼 圈(轉)燈七 請七吃喪酒
2.居喪
(三) 喜
養大肚 催生 分娩 踏生 焐産婦 三朝 報喜 祭祖 看産婦 取名 開奶 滿月 百日 擔端午 擔年飯 割腳索 坐馬桶 抓周
(四) 慶
1.賀陽壽
2.賀陰壽
(五) 婚喪喜慶傭工酬勞飯食賞賀
1.婚姻嫁娶傭工(民國中晚期)
工匠 媒人 婆鼓手
2.喪事傭工(民國中晚期)
造土墳 做(造) 槨墳 做壽材 和尚傭金 鼓手薪酬
3.建房傭工
4.其他傭工
七、 遺風雜俗
(一) 祭神明
1.刀鞘會
2.瞎子會
3.菩薩開光
4.“朝九華”
5.求雨
6.遊神
7.參竈
(二) 祭鬼神
放門香 破血湖 祭會 驅嚇 治孩兒“哭百夜” 叫魂
(三) 婚育趣事
獻郎 鬧房與聽房 圓房與隔房 寄名“撞紅” 夫妻雙雙外齣不能同床 婚育不送鴨蛋 擔籮與送嫁
(四) 喪事雜談
造墳 新墳不過社 “撿黃金”撿“胎屍” “趕吊” “趕煞” 孕婦行孝不得束“韆金帶” 壓地龍 早夭孩兒之墳葬 殺牲者與接生婆死後要戴紅袖袋
(五) 其他雜俗
1.打箍
2.吃發腳
3.吃神福
4.學生意與學手藝
5.技藝俗尚
6.術數拾零
算命 看相 占蔔 問筒
7.禁忌
8.其他
安竈 殺牛 養豬 吊貓
八、 經濟生活
(一) 商業
(二) 副業與手工業
(三) 農業
(四) 土特産
青棗 索麵
(五) 村內流通的自製貨幣——子碼
九、 文化教育
(一) 文化
(二) 教育
(三) 楹聯
附錄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