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哲學:從外在進路到內在進路(序言) 第一章 緒論 1.1 簡介 1.2 問題與當前進展 1.3 背景 1.4 研究預設 1.5 方法論 1.6 章節導讀 第二章 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2.1 簡介 2.2 技術人工物的雙重屬性 2.3 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2.3.1 邏輯視角 2.3.2 認識論視角 2.3.3 本體論視角 2.3.3.1 隨附性理論 2.3.3.2 構成性理論 2.3.4 工程方法論視角 2.4 小結 第三章 問題之難與研究進路 3.1 簡介 3.2 結構一功能的關係問題之難 3.3 可能的進路 3.3.1 TRIZ的五個發明等級 3.3.2 第三級的進路 3.3.3 第四級的進路 3.3.4 第五級的進路 3.4 實用進路 3.4.1 結構與功能關係的推理模型 3.4.1.1 解釋性關聯推理模型 3.4.1.2 類比推理模型 3.4.1.3 演繹推理模型 3.4.1.4 實踐性推理模型 3.4.2 人工物解釋理論 3.5 小結 第四章 問題域和解域:方法論辨析 4.1 簡介 4.2 經驗轉嚮 4.2.1 轉嚮緣起 4.2.2 內涵 4.2.3 理論基礎及預設 4.3 方法論選擇:結構化方法VS麵嚮對象方法 4.3.1 結構化方法 4.3.2 麵嚮對象方法 4.3.3 問題域與解域 4.4 小結 第五章 類函數方法 5.1 簡介 5.2 結構-功能的關係問題具體研究時的兩難境地 5.2.1 結構與功能的分離 5.2.2 結構與功能的混閤 5.2.3 分離與混閤的兩難 5.3 第三方描述策略 5.4 類函數方法 5.4.1 TRIz的矛盾衝突分離原理 5.4.2 對象與類 5.4.3 技術功能類函數 5.4.4 結構類函數 5.5 討論:問題域和解域之間 5.6 小結 第六章 案例與模型 6.1 簡介 6.2 模具設計案例 6.2.1 案例選擇的因素 6.2.2 案例背景 6.2.3 案例:原創性的模具設計項目 6.3 案例分析 6.3.1 樣品模具的技術功能類函數 6.3.2 樣品模具的結構類函數 6.3.3 類函數模型 6.4 討論 6.4.1 與剋洛斯的邏輯鴻溝模型比較 6.4.2 與萊德的功能分解方案比較 6.5 小結 第七章 模型拓展與標準檢驗 7.1 簡介 7.2 類函數模型:一般形態 7.3 解釋拓展 7.3.1 刀具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7.3.2 電子錶的設計和使用 7.4 模型檢驗 7.4.1 解釋非充分決定性(uD)現象 7.4.2 解釋實現限製(RC)現象 7.4.3 解釋功能失靈(MF)現象 7.4 小結 第八章 走嚮工程設計哲學 8.1 簡介 8.2 研究迴顧 8.3 走嚮工程設計哲學 8.3.1 傳統分析哲學的進路(1998--2006) 8.3.2 還原的工程進路(2006--2007) 8.3.3 非還原的工程進路(2007--2009) 8.3.4 小結 8.4 可進一步研究的幾個問題 8.4.1 類函數模型的應用研究 8.4.2 工程方法論研究 8.4.3 功能失靈研究 8.4.4 關於實踐性推理的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