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从外在进路到内在进路(序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简介 1.2 问题与当前进展 1.3 背景 1.4 研究预设 1.5 方法论 1.6 章节导读 第二章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1 简介 2.2 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 2.3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3.1 逻辑视角 2.3.2 认识论视角 2.3.3 本体论视角 2.3.3.1 随附性理论 2.3.3.2 构成性理论 2.3.4 工程方法论视角 2.4 小结 第三章 问题之难与研究进路 3.1 简介 3.2 结构一功能的关系问题之难 3.3 可能的进路 3.3.1 TRIZ的五个发明等级 3.3.2 第三级的进路 3.3.3 第四级的进路 3.3.4 第五级的进路 3.4 实用进路 3.4.1 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推理模型 3.4.1.1 解释性关联推理模型 3.4.1.2 类比推理模型 3.4.1.3 演绎推理模型 3.4.1.4 实践性推理模型 3.4.2 人工物解释理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问题域和解域:方法论辨析 4.1 简介 4.2 经验转向 4.2.1 转向缘起 4.2.2 内涵 4.2.3 理论基础及预设 4.3 方法论选择:结构化方法VS面向对象方法 4.3.1 结构化方法 4.3.2 面向对象方法 4.3.3 问题域与解域 4.4 小结 第五章 类函数方法 5.1 简介 5.2 结构-功能的关系问题具体研究时的两难境地 5.2.1 结构与功能的分离 5.2.2 结构与功能的混合 5.2.3 分离与混合的两难 5.3 第三方描述策略 5.4 类函数方法 5.4.1 TRIz的矛盾冲突分离原理 5.4.2 对象与类 5.4.3 技术功能类函数 5.4.4 结构类函数 5.5 讨论:问题域和解域之间 5.6 小结 第六章 案例与模型 6.1 简介 6.2 模具设计案例 6.2.1 案例选择的因素 6.2.2 案例背景 6.2.3 案例:原创性的模具设计项目 6.3 案例分析 6.3.1 样品模具的技术功能类函数 6.3.2 样品模具的结构类函数 6.3.3 类函数模型 6.4 讨论 6.4.1 与克洛斯的逻辑鸿沟模型比较 6.4.2 与莱德的功能分解方案比较 6.5 小结 第七章 模型拓展与标准检验 7.1 简介 7.2 类函数模型:一般形态 7.3 解释拓展 7.3.1 刀具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3.2 电子表的设计和使用 7.4 模型检验 7.4.1 解释非充分决定性(uD)现象 7.4.2 解释实现限制(RC)现象 7.4.3 解释功能失灵(MF)现象 7.4 小结 第八章 走向工程设计哲学 8.1 简介 8.2 研究回顾 8.3 走向工程设计哲学 8.3.1 传统分析哲学的进路(1998--2006) 8.3.2 还原的工程进路(2006--2007) 8.3.3 非还原的工程进路(2007--2009) 8.3.4 小结 8.4 可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8.4.1 类函数模型的应用研究 8.4.2 工程方法论研究 8.4.3 功能失灵研究 8.4.4 关于实践性推理的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