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清史 法律史 明清史 李典蓉 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法律史
发表于2025-05-03
清朝京控制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京控”,即上京城告状,这在中国古已有之,但发展成一个较成熟的制度,则是在清朝。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书即以此为中心,展开研究。作者首先回顾了历代“告御状”,即“叩阍”制度的渊源和变化,然后重点梳理了清朝京控制度的形成,它的审理机构,诉讼程序和运作。探讨了京控盛行的原因,州县司法的弊端与京控盛行的关系,地方上的生监、讼师与京控者的关系,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京控中的不同待遇,等等,对京控制度作了全面详细的研究。作者的研究并不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上,她还收集和分析了大量的京控个案,使我们对京控的实际情况和效果也得到较为实事求是的印象。本书后还附有清代历朝京控案件的统计表、征引书目等,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帮助。
李典蓉,台湾台北县人,1979年生。2001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律史、边疆史。
大清果然还是大清,上访和截访的套路都是一样的
评分清朝的上访,作者是一位台湾妹妹,却在大陆读的书和在大陆任教,虽在大众中算不上美女,但在学术界可算美女了.可以看看,相关资料众多,有些案子很有趣,充分体现着官僚体系对案件真相的扭曲,现在其实也是一样
评分“京控的存在可以反映出社会的诸多问题,却不能对既有的弊病做出任何改善,也不能满足社会的真是需求。它最大的功能就是披着传统德政‘申冤’外衣,继续利用着对上控可能会成功的美好期待,麻痹民间潜藏着的改变动力。”
评分李氏的态度是认真的,阅读了大量档案,对京控案件进行了归类,对京控中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对京控中的原告无社会身份进行了分析。 她的方法是不太科学的,老是用今天的观念看待古代,在对一些法律条文、制度规定的解释上,由于不明了立法意图,导致解读常会出现偏差。 以上也可以理解,此书以作者博士论文为基础,博二才转入法制史,有的地方太过激动,太武断了。后来她写的文章好一些了。
评分深刻了解清朝时的上访情况。。。
作者 罗夷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03-31 中国人对“青天老爷”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老爷”常有,“青天”却不易见。在千百年来官民对立的紧张下,遥远的“皇帝”往往成为一般人心中最后可信赖的仲裁,最后的“青天”。清朝嘉庆帝对待民间词讼,常用“...
评分作者 罗夷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03-31 中国人对“青天老爷”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老爷”常有,“青天”却不易见。在千百年来官民对立的紧张下,遥远的“皇帝”往往成为一般人心中最后可信赖的仲裁,最后的“青天”。清朝嘉庆帝对待民间词讼,常用“...
评分作者 罗夷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03-31 中国人对“青天老爷”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老爷”常有,“青天”却不易见。在千百年来官民对立的紧张下,遥远的“皇帝”往往成为一般人心中最后可信赖的仲裁,最后的“青天”。清朝嘉庆帝对待民间词讼,常用“...
评分作者 罗夷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03-31 中国人对“青天老爷”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老爷”常有,“青天”却不易见。在千百年来官民对立的紧张下,遥远的“皇帝”往往成为一般人心中最后可信赖的仲裁,最后的“青天”。清朝嘉庆帝对待民间词讼,常用“...
评分作者 罗夷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03-31 中国人对“青天老爷”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老爷”常有,“青天”却不易见。在千百年来官民对立的紧张下,遥远的“皇帝”往往成为一般人心中最后可信赖的仲裁,最后的“青天”。清朝嘉庆帝对待民间词讼,常用“...
清朝京控制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