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年

北京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孚,原名罗承勋。1921年生于广西桂林。1941年在桂林加《大公报》,先后在桂林、重庆、香港三地《大公报》工作。任香港《新晚报》编辑、总编辑。编辑过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的《文艺》周刊。以丝韦、辛文芷、吴令湄、文丝、柳苏等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文论、诗词等。著有《香港,香港》、《南斗文星高——香港作家剪影》、《燕山诗话》、《西窗小品》等,编有《聂绀弩诗全编》、《 香港的人和事》等。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罗孚
出品人:
页数:573
译者: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708342
丛书系列:罗孚文集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罗孚 
  • 北京 
  • 历史 
  • 随笔 
  • 文化 
  • 中国 
  • 罗孚《北京十年》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北京十年,实际上是北京十一年。从一九八二到一九九三,我在北京住了十一年之久。

这十年,我和一个普通的北京居民一样,有所见,也有所闻,更有一些回忆。所见者少,所闻者多,回忆则最多。选择一些,记录下来,就成了这本不成样子的东西。我把它命名为《北京十年》,其实是我的见闻和回忆杂记。

这本东西写出来,快二十年了。有些事情是根据当时的时日为准记下的,如说这件事情发生在多少年前,那是指相距写作的年代而言,现在也没有去改为今天准确的说法了。

旧闻新抄,不妨当野史来读,野史可以是正史的补充,也可能比正史更加真实,另有一番趣味。有些事情,正史不记,只见于野史,就更有意思了。

——罗孚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罗孚作品价值浅析 罗孚今天并不出很出名,但他在90年代声名显赫的文人圈子里以及对现代文学史感兴趣的中年读者中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他的书出版以后的反响还是好过预期。许多人记得他和他的文章,是因为罗孚在香港和北京涉足...  

评分

作者:黎佩儿 一口气,读了罗孚先生的《北京十年》。精炼而幽默的文笔,到底难掩京城最后一代文人雅士的哀伤。 书中提到,画家黄永玉和书法家黄苖子,在与假释之身的作者重聚前,曾经有了默契,就是见面时,不要问当事人惹祸上身的因由。不难理解,在过去几十年混沌的 日子里...

评分

罗孚作品价值浅析 罗孚今天并不出很出名,但他在90年代声名显赫的文人圈子里以及对现代文学史感兴趣的中年读者中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他的书出版以后的反响还是好过预期。许多人记得他和他的文章,是因为罗孚在香港和北京涉足...  

评分

作者:黎佩儿 一口气,读了罗孚先生的《北京十年》。精炼而幽默的文笔,到底难掩京城最后一代文人雅士的哀伤。 书中提到,画家黄永玉和书法家黄苖子,在与假释之身的作者重聚前,曾经有了默契,就是见面时,不要问当事人惹祸上身的因由。不难理解,在过去几十年混沌的 日子里...

评分

快六百页的书,从头到尾读完了。因为是零散读下来的,感受也很多很杂,记忆也回到很久之前。 最初对这本书发生兴趣,是因为看到书评说,里面有不少谈潘汉年的文字。知道潘汉年的名字,是因为中学时候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潘汉年》。因为住校,只能每周回家看一点,断断续...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罗孚《北京十年》,每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之慨,二十年后,北京又成另一世界。《儒林外史》所记王玉辉去谒泰伯祠时,若干贤人风流近迂的故事,犹在昨天;待到市井闲人盖宽再去的时候,若干胜迹已渺不可闻了。罗孚呆在北京这十年,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一直认为是建国后北京最好的十年。

评分

很好的回忆,文笔晓畅。

评分

罗孚《北京十年》的前三分之一很像杨葵的《百家姓》,反过来说也对。往后则有东西慢慢浮出水面了。

评分

罗孚对舒芜还真是客气啊。

评分

罗孚对舒芜还真是客气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