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孔德 哲学 社会学 实证主义 西方哲学 社会哲学 实证 西方现代哲学
发表于2025-04-21
论实证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论实证精神》作者奥古斯特·孔德从人类思辨发展的“三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出发,论证了人类思辨在宗教上、哲学上和社会组织形式上的相应表现,进而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理智发展史。《论实证精神》作者认为社会同自然本质上完全一样,所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完全可用于社会研究。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学奠基人。
孔德将未来世界的桂冠交于实证哲学,他满怀希望地将当时社会问题的解决寄予这种精神(道德)重建。孔德认为意识、知识与社会的变迁是一体的,他已感知社会超越于个人的存在,而知识终将走向相对的深刻。
评分这本书把我给看跪了。没能读完,翻了有三分之一。读不下去。不过作者提到了一些东西,但是蛮有共鸣的。“人类才智,在神学虚构与形而上学实体的支配下,长时间习惯于某种统一教理,不管这种教理如何含糊、如何虚幻,它在向实证状态过度的时候,首先力图将所有各类现象归结到一个单一的共同规律”
评分孔德在《论实证精神》一书中明确认识到,人文理论是关乎人的,而并非像自然科学那样,提供的是关于宇宙的知识。但非常奇怪的是,孔德认为人文理论更易于趋向全面的系统化。如此一来,建立统一科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统一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当然由自然科学提供。但这对人文理论造成了极大的扭曲。
评分没看懂,和翻译、原著应该都有关系,这是多艰深的理论啊有必要这么抽象晦涩么
评分第一感觉,孔徳是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审视社会,文字真诚不卖弄。书中有错别字,还有49页的脚注写“暗指康德。这显然表明对康德并不理解。——原注”???逗我呢?作者批判康德,会说自己并不理解他??难道是我没看懂吗?有的地方翻译有问题,像是肯定句翻译成了否定的意思,语气不对。看完了。还有一处也是写的原注。读到后面的部分,越来越觉得孔徳类似传教士,想想当时的社会环境,孔徳的实证哲学是有用的,可能他个人力量十分有限,而实证的目标又是要行动和改变,所以他才会成立实证协会,讲授天文学。第二三部分感觉他已经飘了起来,不再从学理上论述实证哲学兴起发展的必然性,而是越来越激动,似乎十分想要践行这一新哲学。我的个人感受是,孔徳是一个很真诚,纯粹的人,但他过于乐观或是过于单纯了,还不够强大和深刻吧。
孔德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有三个阶段: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阶段。早期神学的存在是必然的,因为它作为人们认知活动的基点,满足了人总倾向于研究绝对的、不可知的事物的需求,人们以此为基点进行认知和思考。在神学统治的时期,神学与政治密不可分,它就如卢梭所说的立法者...
评分1 写作目的在于界定实证哲学的真正基本精神。(实证哲学是什么) 1 实证哲学的特点在于逻辑性和科学性。(它的优点) 2 为了解释逻辑性和科学性,需要重述人类整个认识演变的重大规律,即三个阶段的理论。(这个理论是适用于人类发展规律的;我们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第...
评分这个是社导的读书笔记~万一徐老师找到这里了。。老师我不是抄的啊~11307090045 在《论实证精神》一书中,孔德把人类思辨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在孔德看来,这种阶段是由人类的认知规律所决定的,而在他著书的年代,他认为人类已经到了第三个阶段,即实证阶段,并给出了他...
评分孔德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有三个阶段: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阶段。早期神学的存在是必然的,因为它作为人们认知活动的基点,满足了人总倾向于研究绝对的、不可知的事物的需求,人们以此为基点进行认知和思考。在神学统治的时期,神学与政治密不可分,它就如卢梭所说的立法者...
评分孔德为阐述实证主义花了十几年写就了洋洋洒洒六卷本的《实证主义教程》,并身体力行推广他的理念,算是一位西方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了。然而中文的孔德作品至今为止却只有这一本不足百页的小册子《论实证精神》,这就相当悲剧了。 Positivism,Positive Philosophy,中文翻译成实...
论实证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