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路電影文化消費史(1896-1937)》史學論著,應該說是我國更年輕的一代電影史學研究者在清醒地反思30年電影理論思潮後,擺脫文化投機心理,摒棄附庸於西方學壇的學術路嚮,在史學課題的設置、史學方法的融匯、獨立的史學意識的探索上,多方位體現文化原創性的一種努力。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很早就聽說瞭陳剛的博士論文,今日在高鐵上纔有空讀完。創新之處是采用空間視角,即文化生態研究的做法融入史學研究之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第四章的文化消費空間的區域化互動,從地圖,影院數量,其他娛樂空間的比較等方麵,得齣靜安寺路與南京路電影文化消費區在文化消費主體與文化消費方式有區彆的結論。
评分中國農業大學的陳剛老師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形成的關於上海電影研究的一部佳作。作者在北大讀碩,在北京電影學院讀博,北大的大文科訓練與北京電影學院的電影史訓練,讓作者能夠在社會文化史的大背景下,從消費文化的角度切入,進行近代上海的電影研究。考慮到國內電影史研究場域中,多為一直經受電影史論訓練的電影本體研究學者,本書的視角和方法,無疑具有比較顯著的創新性。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其架構的理論與方法,並沒有陷入立論先行的窠臼,而是建立在全麵、深入而紮實的史料梳理的基礎之上。其視角之新,與用功之勤,成為本書優點的兩大方麵,值得稱道。當然,本書的篇幅相當較短,各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則略顯鬆散,期待有學者能以本書的路徑為指引,開發齣更多、更齣色的社會文化史視角的電影研究佳作。
评分論點比較少,但是資料比較足,有收獲。
评分很早就聽說瞭陳剛的博士論文,今日在高鐵上纔有空讀完。創新之處是采用空間視角,即文化生態研究的做法融入史學研究之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第四章的文化消費空間的區域化互動,從地圖,影院數量,其他娛樂空間的比較等方麵,得齣靜安寺路與南京路電影文化消費區在文化消費主體與文化消費方式有區彆的結論。
评分一看就是陳山老師的學生,緻力於發掘史料。內容非常翔實,裏麵整理瞭1896年—1937年上海南京路的住宅、居住層次、舞廳、茶樓戲院、電影院的分布。在史料的基礎上用區域社會史以及文化消費等知識進行論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