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涛,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刘青峰,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前主编。
二人长期合作学术研究,合着的主要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观念史研究》等。
作者探讨1840至1956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的最新著作,观点新颖并富挑战性。作者不同意海内外的流行见解,即把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视为传统社会的断裂,而认为共产党建立的政权不过是传统的某种变构。作者企图超越国共两党和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用大量史料证明,传统深层结构如何左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其实是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扑朔迷离,本书则简明清晰地勾画出社会变迁的主线,以新的视角来考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本书是兴盛于危机一书的续编,用超稳定结构的大历史观阐述1840-1953年的近现代史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三层面控制的社会,上层是由天人合一儒家意识的皇权统治,中层是由县以下层面的士绅政治控制,下层是由宗法宗族思想观念的家族控制,三个层面构成古代王朝的超稳定结构.当...
评分 评分看了真是长见识,对于国共之争的胜败原因真是分析的透彻,没有简单的纠结于国民党的腐败和共产党军事将领们神乎其神的指挥艺术,多的不说了,大家好好看吧。想想高华的书,联系起来看更有醍醐灌顶之感。突然之间想到了在亮剑中看到的一个情节:军事学院院长(原型当然是刘伯承...
评分 评分很多历史问题,通过超稳定结构的理论,使人豁然开朗。但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否真正契合这套理论,则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书中大量的充斥着“必然”,“势必”,“不可避免”等表述,以此证明超稳定结构的正确性,但历史哪有这么多“必然”呢,如果历史真是这样,历史也就不会这么有趣了~
评分极精彩,开拓眼界!前面的导言看的我热泪盈眶。本书采用了一种控制论的分析框架,用经济、组织形式、意识形态三者分析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把意识形态的哲学观、社会观、价值观作为基因,基因的稳定决定了组织架构的稳定。 书中史料采用有些简单化,但是瑕不掩瑜。
评分又见“大历史观”。
评分非常tricky的概念框架…说不上来该从哪里批判,但总觉得这个“超稳定结构”有点儿循环论证的倾向,而且似乎反而是把更简单的问题给说复杂了(并未阅读其前著)
评分这个模型在我看来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尤其是到了第十章图10.3把魏晋南北朝和近代都一并纳入,包括对后来的推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