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德爾·哈特(1895~1970),英國軍事理論傢、戰略傢,一生勤於軍事理論、軍事曆史和軍事人物的研究,撰寫瞭30多部著作。與富勒交好且對其推崇備至。兩人閤作達40年之久,誠可謂學術史中佳話,《山那邊》是他的軍事代錶作之一。他的著作還有《戰略論》、《西方的防禦》、《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等。
本書是一部關於二戰的著作,收錄瞭作者在二戰結束後對德軍將領的訪問,這些德國將領在訪談中談瞭他們對戰爭、對軍事、對希特勒的看法,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其实只是两个人的战争,其他都是配角。这两人何其相似,却又是天壤之别的结局,只是由于各自的条件不同:一个错得起,一个错不起。越来越觉得,善恶既同源也同路,就像照镜子一样。李德哈特在外盛名,以前我倒是孤陋寡闻。英国人的绅士气派也是深入骨髓,尊重敌人未必不是英雄...
評分这本书虽然新出,但于我却不算陌生。Liddel Hart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已经是经典,而在那本书里,笔者一再提及这些对德国将军的采访笔录,一再提及山的那一边发生的事情。因此,那本书难能可贵地客观。这些客观,想必一方面有作者实际上是闪击战思想的肇始,并在英国军界有极好的...
評分按照今天的说法,李德哈特爵士的这本书可以算作技术贴。感情色彩和政治倾向不多,这对于历史或者军事理论研究非常珍贵。他本人是个军事理论方面的大腕,从而对他接近这批沦为阶下囚的德军将领的德国一线将领进行采访有着相当大的便利。 他的大腕始于二战前。作为一个当过兵...
評分战时发生的一切在当时看来和在战后往往迥然不同,战后通常可以看得更清楚。领导人物的形象变化之大尤其如此。领袖的公众形象在战时常常失真,而且随着胜负的潮起潮落而沉浮。 战前,尤其是一度征服西方之时,希特勒形同巨人,他身兼拿破仑的战略、马基雅维里的狡诈和穆罕...
評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李德•哈特,当时正为盟军服务的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利用职务之便访问了多名德军高级将领,而后将访谈内容集结成册,就是这本《山的那一边》。书名来自曾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的一句话:“为了猜测山那边的情况,我付出了一生的...
齣版社的編輯簡直是不負責達於極點,錯印、頁麵重復、甚至有亂碼,配圖驢唇不對馬嘴
评分此書編輯的腦袋一定讓驢踩瞭,文字有脫漏,圖片配的夠雷人。
评分編輯太不負責,糟蹋名作
评分齣版社的編輯簡直是不負責達於極點,錯印、頁麵重復、甚至有亂碼,配圖驢唇不對馬嘴
评分我覺得,這樣的,書,是,真正的好書,曆史書,關於二戰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